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曹银霞
hanyueqing发起了2020-10-03
0
回复
6
浏览

昌市(陈娟)“全国名校长及教学名家”工作室学习记录

讲座名称

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

主讲人

陈娟

观摩时间

2020.6.30

记录人

曹银霞

单 位

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重点提炼

关于“游戏”的三个问题

1.“游戏”一词最先让你想到的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你认为幼儿园游戏都有哪些?

3.创设游戏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一、对游戏的认识

游戏的操作定义:游戏是一种低结构的活动,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

二、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1.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还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知识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如:语言、创造力、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同伴关系、情绪体验、情感发展等等)。

3.游戏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解决各种发展中的冲突与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言语技能,在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的特性

引发快乐,具有愉悦性。

自发行为,具有主动性。

假装假象,具有虚构性。

内隐规则,具有有序性。

举例:做眼睛的混班游戏(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抱怨:是因为有老师参观安排他们来做眼睛了)

游戏一定是主动引发儿童快乐的,愉悦的;

四、幼儿园游戏如何分类?

1.国内: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2、国外: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3.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

4.自主性游戏和学习性游戏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

五、区域游戏?

什么是区域游戏?

是指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与日常生活。

游戏应该是自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引发的,引发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不是强加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引发的游戏不说强迫的游戏,幼儿真正的游戏应该是积极投入的,

 

充分体现游戏精神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重拾儿童的天性

天性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也是儿童的自然属性。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成长需求。儿童的自然天性有其特有的规律,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按照天性所示规律

 

儿童的天性: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好成功、好户外、好合群、

举例:日本的幼儿园,光脚爬地,发展儿童的感知觉

六、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典型功能区

室内区域游戏常见划分:建构区、阅读区、角色区、艺术区、探究区等。

其他:生活区、益智区、运动区……

思考:1.这些区域你的班级里有吗?

2.你是怎么知道或是想要设置这些区域的?

七、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创设思考

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 感知运算阶段
  2. Ba

八、区域游戏的设置思考

基于儿童发展需要季区域的功能性思考:

建构游戏区:个体通过有意识的堆积、拼插、排列、组合建构材料、并伴随或主动进行各种认知建构,以获得感性经验和心理满足,逐步实现社会建构的游戏。

阅读游戏区:

艺术游戏区:

角色游戏区:

不要一味的强调15、20、25分钟

阅读区:提供读、写、涂鸦的地方,纸和笔、认识同伴和自己的名字

角色区:只需要提供材料即可,不需要

和谁、在哪、用什么、玩什么完全由儿童自主

区域游戏规划设计

 

九、儿童游戏需要的环境

区域牌是没用的,孩子只对区域里的材料和玩具感兴趣

每个班的颜色不要超过3种,杜绝视觉污染,孩子出现问题和矛盾的时候,

环境不是材料的堆砌

环境要自主留白,给孩子自主撒欢的地方

环境是动态的

玩具分享吧

 

眼中有真实的儿童

材料的选择:

需要的——不需要的(做一张量表,每天去看看)

可操作——不可操作

安全的——不安全的

多种可能——单一用途(举例锅和半个皮球)

十一、儿童游戏需要的成人支持

从两方面入手,为儿童游戏活动提供支持性的物资与心理环境。

物资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各种人工非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

 

如何实现?

观察回应(正效、负效、零效)

显性陪伴、隐性支持

记录分析(早期用便利贴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反思调整

 

儿童游戏中教师应注意的三少

儿童游戏中教师应注意的四多:

多观察等待

多启发回应

多支持鼓励

多反思调整

几点关注:

应把“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应时刻关注个体差异及个体需要

应创设儿童需要的丰富环境。

应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

 

视频:

快乐自主的玩----不一样的儿童

 

充分体现游戏精神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是口号?还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需要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精神旅行的通道,我们应最大限度的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

 

区域设置、区域材料、区域规则,是真正体现教师儿童观、课程观和游戏观的。

 

教育不是你提供了多少东西,而是你提供了多少机会给孩子探索。

每一位教育者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闪光点。

 

学习感悟

通过今天中午陈娟老师《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的专题讲座,让我对幼儿园的教育、幼儿的游戏、区域游戏的开展、环境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跟随江苏省做课程游戏化改革已经三年,三年的时间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每一学期请专家来幼儿园指导、培训,带骨干老师去江苏跟岗学习,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我们许昌的幼教环境、家长的观念,让我很多次都想产生放弃的念头,实在太难了。

但今天跟随陈娟老师学习之后,我更坚定了自己三年前的选择、自己的信念,坚持学习专业,坚持课改,坚持给孩子做真教育、让孩子进行真游戏,朝着日本仓桥物三先生写的那本《幼儿园真谛》书里写的“让幼儿像幼儿一样在幼儿园生活”方向努力。

我会加油!努力学习,给农村孩子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幼儿教育。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