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陈娟)“全国名校长及教学名家”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
讲座名称 |
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 |
主讲人 |
陈娟 |
|||
观摩时间 |
2020.6.30 |
记录人 |
苏晓丽 |
单 位 |
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 |
|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
重点提炼 |
|||||
关于“游戏”的三个问题: 1.“游戏”一词最先让你想到什么? 2.你认为幼儿园游戏包含哪些? 3.创设游戏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一、对游戏的认识 游戏是一种低结构的活动,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活动,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我们一般可以从幼儿的表情动作材料等来判断儿童是在游戏还是非游戏。 二、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 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还是帮助儿童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知识、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 * 游戏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解决各种发展中的冲突与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语言、技能,在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的特性 * 引发快乐,具有愉悦性 * 自发行为具有主动性 * 假装假想具有虚构性 * 内隐规则具有有序性 四、幼儿园游戏如何分类? 1.国内: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2.国外:主动游戏和被动游戏 3.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 4.自主性游戏和学习性游戏 5.区域游戏、区角游戏、自由游戏 五、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是指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儿童自主进行的内隐一定规则的活动。 △ 重视儿童的天性 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好成功、好户外、好合群、好被赞扬。 △ 游戏绝不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学应为游戏服务,提供认知和技能帮助,并且教学内容经“游戏化”后方可融入区域游戏。 △ 游戏应该是自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引发的,引发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不是强加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引发的游戏不是强迫的游戏。 六、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典型功能区。 建构区 阅读区 角色区 表演区 操作区…… △ 以儿童为本绝不能只是口号,我们必须坚持并尊重科学,才能创设适合儿童的游戏与课程,做真实可行的教育。 七、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创设思考 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材料的选择分为:需要的——不需要的、可操作——不可操作、安全的——不安全的、多种可能——单一用途。 △ 基于儿童发展需要及区域的功能性思考。 九、儿童游戏需要的环境。 十、儿童游戏需要的材料。 十一、儿童游戏需要的成人支持。 * 从两方面入手,为儿童游戏活动提供支持性的物质与心理环境。 * 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各种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 * 心理环境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气氛,包括师幼关系以及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等。
△ 如何实现? * 观察回应(正效 负效 零校) * 记录分析 * 显性陪伴,隐性支持 * 反思调整
几点关注: * 应把“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的思想落到行动中去。 * 应时刻关注个体差异及个体需要。 * 应创设儿童需要的丰富环境。 * 应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实有关系
|
1.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2.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3.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4.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时需要充分体现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要重视儿童的天性。
儿童游戏中教师应注意的四多、三少: 四多:多观察等待、多启发回应、多支持鼓励、多反思调整。
三少:少干预、少控制、 少批评
幼儿真正的游戏应是积极投入的,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享受的,快乐的创造的.
眼中有儿童真实的儿童 材料的选择: 开放性的材料应多放 单一的封闭性材料要少放 用“生活资源”支持幼儿的体验学习。
环境不是材料的堆砌,杜绝视觉污染.
|
|||||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
重点提炼 |
|||||
|
|
|||||
学习感悟 |
今天聆听了陈娟老师的精彩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幼儿的游戏有了新的认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对幼儿运动器官的发展、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游戏绝不是像我们以前所说的“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学应为游戏服务,提供认知和技能的帮助。幼儿真正的游戏应是积极投入的,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享受的、快乐的和创造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的思想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