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陈娟)“全国名校长及教学名家”工作室学习记录
讲座名称 |
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 |
主讲人 |
陈娟 |
|||
观摩时间 |
2020.06.30 |
记录人 |
刘森雨 |
单 位 |
许昌市政府幼儿园 |
|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
重点提炼 |
|||||
一、对游戏的认识 游戏是一种低结构活动,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划的有序活动。 二、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还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知识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的特性 引发快乐,具有愉悦性 自发行为,具有主动性。 假装假想,具有虚构性。 隐规则,具有有序性。 四、幼儿园游戏如何分类 国内: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国外: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五、区域游戏 是指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儿童自主进行的、内隐一定规则的有序活动。
建构区、阅读区、角色区、艺术区、探究区、生活区、益智区、运动区
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八、区域游戏的设置思考 九、儿童游戏需要的环境 十、儿童游戏需要的材料 十一、儿童游戏需要的成人支持 物质环境、心理环境
|
自由 自主 创造 愉悦 |
|||||
|
|
|||||
学习感悟 |
在这次的直播学习过程中,让我了解了不少、学习了不少、懂得了不少;总之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通过今天的研修活动,引发了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应该回归到游戏中,在游戏中成长、学习。 一、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的理解及运用 游戏教学化即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关注游戏;教学游戏化即避免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倾向,关注幼儿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本体性游戏即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还可以运用手段性游戏即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可以运用在开始部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游戏还可以运用在高潮部分,让幼儿加深体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也可以运用在结束部分,让幼儿运用经验,延伸拓展。总之,游戏运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其组织策略也不同。 二、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及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游戏与教学对儿童发展的促进: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游戏有具特殊的发展价值。游戏与教学对儿童发展的效应:即未来效应与即时效应;潜在效应与显在效应。教学让幼儿直接获得知识技能,游戏让幼儿变得聪明和智慧。游戏的两个特征表现在:一是重过程轻结果,二是转换替代。游戏生成教学—游戏中捕捉教学契机—不中断游戏。这时,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二是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持幼儿行为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制。 无论我们怎么理解游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与主题相关的某些材料。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是两者融合互为生成;二是分清游戏与教学的界限,是两者并列,相对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