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赵小玲
hanyueqing发起了2020-10-03
0
回复
4
浏览

许昌市(陈娟)“全国名校长及教学名家”工作室学习记录

讲座名称

《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

主讲人

陈娟

观摩时间

2020.6.30

记录人

赵小玲

单 位

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重点提炼

 

关于游戏的三个问题:

1.“游戏”一词最先让你想到什么?

2.你认为幼儿园游戏包含哪些?

3.创设游戏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一、对游戏的认识

游戏的操作意义:游戏是一种低结构活动,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在某一固定时空进行的自发的、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快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有序活动。一般可以从幼儿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材料等方面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游戏还是非游戏。

二、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还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知识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如:语言、创造力、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同伴关系、情绪体验、情感发展等等)。游戏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解决各种发展中的冲突与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言语技能,在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的特性

引发快乐,具有愉悦性。

自发行为,具有主动性。

假装假想,具有虚构性。

内隐规则,具有有序性。

  • 幼儿园游戏如何分类

国内: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国外:主动性游戏

  • 充分体现游戏精神

自由、自主、创造、愉悦,这是儿童的天性,把游戏的天性、权利还给孩子。

儿童的天性: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好成功、好户外、好合群、好被赞扬。

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天职,儿童是游戏的主体,我们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做为老师还应不断的去学习。

六、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典型功能区

室内区域游戏常见划分:建构区、阅读区、角色区、艺术区、探究区等。其他:生活区、益智区、运动区......  

思考:1.这些区域你的班级里有吗?

2.你是怎么知道或是想要设置这些区域的?

七、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创设思考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八、区域游戏的设置思考

基于儿童发展需要及区域的功能性思考:建构游戏区:个体通过有意识地堆积、拼插、排列、组合建构材料,并伴随或主动进行各种认知建构,以获得感性经验和心理满足,逐步实现社会建构的游戏。阅读游戏区:早期阅读不仅对幼儿的认知,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且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也有直接的影响,开展早期阅读能够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艺术游戏区:用非语言的模式深入孩子内心,用简单易懂、欢乐、容易接受的氛围中引发学习,在艺术和游戏互动中将要传达的理念深植孩心中。*角色游戏区:角色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游戏,儿童可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来内化社会规则和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国外家庭游戏为主。其余均为自由扮演游戏。

九、儿童游戏需要环境

思考:区域里为什么要有规则,有吊牌?

实践是检验结果的唯一标准。孩子关心的是区域的材料,而不是吊牌,环境不应成为影响儿童视角的,而是清爽、舒适的,环创的颜色不要超过三种。

十、儿童游戏需要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需要的、可操作、案例的、多种可能用途的。

材料箱可以用来收集一些材料,提供给孩子观察自然、生命的小区域;

可提供一些观察类的工具(放大镜、标本)

自由散步也应该有目的,可以带上工具去观察、去寻找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游戏。

十一、儿童游戏需要的成人支持

从两方面入手,为儿童游戏活动提供支持性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各种人工的游戏空间

如何干预:观察回应要正确、有效,有显性陪伴和隐性支持,做好有效的记录与分析,最后反思调整。

幼儿回应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去观察和不断调整的,环境应随着孩子的需要而创设。

儿童游戏中老师应注意三少:少干预、少控制、少批评。四多:多观察等待、多回应、多支持鼓励、多反思调整。

几点关注:

应把相信儿童、尊重儿童、落实到行动中;

应时刻关注个体差异及个体需要;

应创设儿童需要的丰富环境;

应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

 

 

 

一、对游戏的认识

二、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三、幼儿园游戏的特性

四、幼儿园游戏如何分类

五、充分体现游戏精神

六、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典型功能区

七、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创设思考

八、区域游戏的设置思考

九、儿童游戏需要环境

十、儿童游戏需要的材料

 

十一、儿童游戏需要的成人支持

 

学习感悟

1.自主与规则 关键要看规则的提出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如果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学会遵守。

2.自主与指导 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3.愉悦与教育 关于游戏价值问题,我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

4.材料提供与儿童的需要满足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