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陈娟)“全国名校长及教学名家”工作室学习记录
讲座名称 |
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 |
主讲人 |
陈娟 |
|||
观摩时间 |
2020年6月30日 |
记录人 |
许会玲 |
单 位 |
河南省长葛市实验幼儿园 |
|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
重点提炼 |
|||||
一、対游戏的认识 游戏的操作定义:游戏是一种低结构活动,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我们一般可以从幼儿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材料等方面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游戏还是非游戏。 二、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1.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还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知识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如:语言、创造力、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同伴关系、情绪体验、情感发展等等)。 3.游戏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解决各种发展中的冲突与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言语技能,在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的特性: 1.引发快乐,具有愉悦性。2.自发行为,具有主动性。 3.假装假想,具有虚构性。4.内隐规则,具有有序性 四、幼儿园游戏如何分类? 1.国内: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游戏和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2.国外: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等。 3.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王动性游戏又可分为以下四种: (1)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 (2)建造性游戏:如建筑类游戏; (3)创作性游戏:如美工活动、玩沙、玩水等都需要儿童用心去创作,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作力的游戏; (4)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和玩具,凭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4.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和欣赏,面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DW、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1)手段游戏和目的性游戏; (2)自主性游戏和学习性游戏: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率先研究并提出的“自主性”游戏概念; (3)区域游戏、区角游戏、自由游戏。 明确一点:没有学习性游戏这一属性分类,每一种支持儿童需要的游戏都会产生儿童的有益学习。“学习性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取向,可知结果;而真正的儿童游戏是侧重于过程取向,未知结果,有无限发展可能。 五、区域游戏 什么是区域游戏?是指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儿童自主进行的、内隐一定规则的有序活动。 游戏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1.明确一点:游戏绝不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学应为游戏服务,提供认知和技能帮助并且教学内容经“游戏化”后方可融入区域游戏。 2.游戏应该是自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引发的,引发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不是强加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引发的游戏不是强迫的游戏。幼儿真正的游戏应是积极投入的,主动的,白由的,有序的,享受的,快乐的,创造的。 3.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但游戏绝不是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发生的,游戏更不能仅仅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存在。相反,应鼓励幼儿将教学活动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让教学为游戏服务。 4.充分体现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5.儿童游戏中教师应注意的四多:多观察等待、多启发回应、多支持鼓励、多反思调整。 6.几点关注: (1)应把“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2)应时刻关注个体差异及个体需要。应创设儿童需要的丰富环境。 (3)应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 7.儿童游戏中教师应注意的三少:少干预、少控制、少批评。 |
一、对游戏的认识 二、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游戏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解决各种发展中的冲突与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言语技能,在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的特性 四、幼儿园游戏如何分类: 1.国内: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游戏和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2.国外: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五、区域游戏 1.什么是区域游戏? 2.游戏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3.充分体现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4.儿童游戏中教师应注意的四多:多观察等待、多启发回应、多支持鼓励、多反思调整 5.几点关注: (1)应把“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2)应时刻关注个体差异及个体需要。应创设儿童需要的丰富环境。 (3)应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 6.儿童游戏中教师应注意的三少:少干预、少控制、少批评
|
|||||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
重点提炼 |
|||||
|
|
|||||
学习感悟 |
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学习心得体会 2020年6月30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陈娟园长的直播内容《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让游戏回归儿童》。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一个人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由此可见,游戏的独特价值。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游戏对幼儿的影响:1.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还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知识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如:语言、创造力、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同伴关系、情绪体验、情感发展等等)。3.游戏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解决各种发展中的冲突与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言语技能,在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陈娟园长给我指明了区域游戏的方向及要点,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区域游戏?区域游戏是指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儿童自主进行的、内隐一定规则的有序活动。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而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也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通过此次学习更加明确我今后的工作,我一定会牢记陈娟园长所讲的,充分体现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在儿童游戏中好好把握应注意的四多:多观察等待、多启发回应、多支持鼓励、多反思调整。把“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时刻关注个体差异及个体需要,应创设儿童需要的丰富环境,始终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少干预、少控制、少批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我仍然坚信幼教事业是伟大的、神圣的,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相信有教育专家的指引,幼教事业会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