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赵晓霞
hanyueqing发起了2020-10-03
0
回复
5
浏览

许昌市(陈娟)“全国名校长及教学名家”工作室学习记录

讲座名称

快乐的玩、有效的学

主讲人

陈娟

观摩时间

2020年6月30日

记录人

赵晓霞

单 位

禹州市市直第四幼儿园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重点提炼

 

关于游戏的三个问题

  • 对游戏的认识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

  • 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还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 幼儿游戏的特性

 引发快乐,具有愉悦性。自发行为,具有主动性。假装假想,具有虚构性。内隐规则,具有有序性。

  • 幼儿园游戏如何分类

 地域不同,游戏的要求有所不同。

  • 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是指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快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儿童自主进行的、内隐一定规则的有序活动。

  •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典型功能区

       室内区域游戏常见划分:建构区、阅读区、角色区、艺术区、探究区还有生活区、益智区、运动区

  •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创设思考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 区域游戏的设置思考

      角色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游戏,儿童可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来内化社会规则和学习如何人与人相处

  • 儿童游戏需要的环境

讨论各区域需不需要用标识牌来引导孩子

  • 儿童游戏需要的材料

      儿童需要的材料是相互转化的,需要的不需要的,可操作的不可操作的,安全的不安全的,多种可能单一用途

  • 儿童游戏需要成人支持

      为儿童游戏活动提供支持性的物质与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各种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心理环境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气氛,包括师幼关系以及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等。

 

游戏绝不是教育活动的延伸,教育活动应为游戏服务,提供认知和技能帮助,并且教学内容经“游戏化”后方可融入区域游戏。

  幼儿真正的游戏应是积极投入的、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享受的、快乐的、创造的。

  在游戏中充分体现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天性是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也是儿童的自然属性。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成长需求,儿童的自然天性有其特有的规律,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按照天性所示规律来整合儿童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

学习感悟

 听了陈娟老师的“快乐的玩、有效的学”讲座 活动,让我学习了不少、懂得了不少,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游戏”一词让我们想到了什么,我们在群里互动,玩、户外活动等,我们的孩子应该回归到游戏中,在游戏中成长、学习。游戏教学化即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关注游戏;教学游戏化即避免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倾向,关注幼儿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本体性游戏即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还可以运用手段性游戏即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可以运用在开始部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游戏还可以运用在高潮部分,让幼儿加深体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也可以运用在结束部分,让幼儿运用经验,延伸拓展。总之,游戏运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其组织策略也不同。

 通过老师的讲座让我知道了图书区与阅读区的区别,任何一个游戏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在游戏里活动中我们不需要给孩子提供多么花哨的材料,更主要是关注孩子哪方面的天性。在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够,但没有时间可增加了。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因为按照教师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同的。保证一次连续游戏时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把“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的思想落实到工作中去,无论我们怎么理解游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与主题相关的某些材料。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是两者融合互为生成;二是分清游戏与教学的界限,是两者并列,相对独立。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