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陈娟)“全国名校长及教学名家”工作室学习记录
讲座名称 |
《重识儿童·遇见美好》 |
主讲人 |
陈娟 |
|||
观摩时间 |
2020.10.27 14:00 |
记录人 |
曹媛媛 |
单 位 |
长葛市市直幼儿园 |
|
讲 座 内 容 记 录 |
重点提炼 |
|||||
一、问题:你了解儿童么?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眼中的儿童。 成员分享,陈园长总结: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用法过教育家卢梭的三句话来诠释:1、儿童是人;2、儿童是成长中的人;3、儿童是儿童。
二、问题:说一说你所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最注重什么? 成员分享:根据课程设计主题环境、根据儿童需要征求意见、一米以下是儿童的空间、作品展示墙、儿童的表征记录..... 陈园长小结:老师不应当把心思花在材料、墙面如何创设上,而是老师自己是否有观察孩子的工具?是否对于孩子的发现有一定的支持策略?没有任何一个文件或规定要墙面布置要一米以下,这是不科学的。 陈园长通过案例和图片分享以“家”为理念的幼儿园环境,以及该环境下幼儿的安全教育如何进行。 三、问题:你认为一日活动中应该给孩子那些自主? 成员分享:自主入园、自主进餐、晨间活动、各种生活环节..... 陈园长:你们所谓的自主是全放手,还是半放手,还是很小范围的放手呢?孩子到底能不能做到全放手呢? 陈园长分享: 1、以“天性”需要,优化一日活动课程 入园要有准备的开始,自主晨检可以有想法的运动,弹性时间追随儿童的兴趣,区域调整做到有需要的回应,分组教学是要基于天性的个性化支持,自主进餐环境要支持儿童的自我服务,自由散步时间是顺应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游戏时间则是满足儿童不被打扰的玩。
让教育回归儿童,那么幼儿只有身体上自由的,我们才能发现他的需要,儿童是真正自主完成事情的,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自己的创造中我们才会看到他的发展,而当他们心情愉悦时,这种发展才有可持续性。
举例:儿童频繁告状正常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的支持)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回应就是无效的支持。 成员互动分享环节 陈园长小结:用“生活”资源,支持幼儿体验。
五、陈园长小结 一日活动组织是否优质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积累,才能不断获得提升。 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善于反思与追问之人,定会成为教育的智者。 请大家努力做到: 心中有儿童,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儿童。
|
三句话体现了怎样才是正确的儿童观,即: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正视儿童的天真本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多考虑的应该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即老师的支持,心理环境则体现在以人为本方面。
身为老师,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的身份打乱,面对儿童时,首先第一身份是支持者,其次是合作者,最后才是引导者。
少干预:非特殊儿童一定要少干预。 少控制对于教育行为有偏差得人显得极为重要。 多观察等待才能理解儿童,启发回应方面要少一些直接告知答案的频率,要多在环境、材料方面对幼儿进行支持鼓励,多正向的支持。把每日观察坚持下去,老师会有很大成长。 |
|||||
学习感悟 |
聆听了陈园长关于《重识儿童·遇见美好》方面的分享,让我对儿童观、对于自己的教育行为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陈园长从四个问题和我们谈起: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眼中的儿童,说一说你所在的幼儿园是怎样打造环境的?你认为一日活动中应该给孩子哪些自主?每日支持儿童发展你是怎么做的?每个问题都发人深省,每一个问题也会先让我们工作室的老师分享,随后陈园长再根据大家的分享进行小结,同时借助她们幼儿园的一些案例和图片帮我们理清思路,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的儿童观,我们应当怎么做?老师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才是正确的,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支持和促进儿童的发展...... 反思我自己,虽然近些年外出学习机会不少,自己也成长了很多,但是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平时最令我困惑的就是我观察到了孩子的一些行为,也能分析出行为背后的原因,但是对于孩子后续的发展,我所做的支持性策略明显是不够的,甚至有些时候是没有后续支持的,这就让孩子的发展出现了断层,通过这次陈园长组织的教研活动,以及活动中陈园长的案例分享,我明白了,要真正做到眼中有儿童,心中有儿童,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好的老师并不是体现在上好一节优质课,抑或组织好一次户外游戏,而应该是退到孩子身后,做一个追随者、陪伴者,追随儿童的发展。好的课程在哪里?儿童在哪里,课程就在哪里,老师要善于观察儿童,发现问题,在不断的交流实践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更要陪在孩子身边,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与他们支持,以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每一次的教研对我来说都是成长,我要学会站在专家和优秀同行的肩膀上努力迈出自己的步伐,感谢陈园长的分享,更期待下次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