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如何帮助“学困生”》
赵晨雪发起了2020-05-26
0
回复
7
浏览

 

《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如何帮助“学困生”》

心得体会

 

 

       冯美娣老师的讲座——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如何帮助学困生在周日晚开课,这次讲座给我了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于我的班主任生涯来讲,更是一盏引路明灯。通过这次讲座,不仅更加了解了“何为学困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也清晰的明白了如何帮助学困生。

      今晚的讲座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一话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日,兴趣更是可以支撑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精神支柱、生命之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接近和深挖事物的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主要源泉。应当让这些学生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这些疑问会促使所谓的“学困生”不断思考。思考使学生的大脑飞速地转动,更好地探究事物的本质。”那么,如何促使学生思考呢?首先我们需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他们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启发他们对书籍中的内容不断地思考。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课外阅读的。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来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多读一些有价值的课外书。尤其是对于现代的学生而言,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乃至行为习惯。与课本相关的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够构建他们的智力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因此,我在而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将把握两种“书籍”,一是教材,二则是课外阅读,由此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找到“交集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任何一个孩子都想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的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因此,我们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火花。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就需要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激发这些学困生的兴趣。”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从学生的特长出发,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我们需要的是学生对于学习这一行为的兴趣,而非仅仅指教材的内容或是书本知识。学生只有对学习这一行为产生兴趣,才能够真正意义的摆脱“学困生”的标签。

       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将学习当作一种兴趣。

 


2020.3.30

赵晨雪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