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如何帮助“学困生”》心得
周佳楠发起了2020-05-26
0
回复
4
浏览

       今晚有幸跟随冯美娣老师一起走进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并从班主任角度出发,了解了“学困生”的定义、“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这些孩子。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照亮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而学生学习困难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主要包括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学生。但往往有部分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的表现较差,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对待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一、要给学困生一些关爱和鼓励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就学习成绩而言,总是有好有差,作为学困生”,他们也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长大后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教师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态,花较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热爱和关心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给他们以自信和勇气。万不可伤害其自尊心,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惩罚他们.就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教师要善于敏锐地观察到学困生的微小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知心朋友,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一旦生活上有困难时,应及时地帮助进行解决,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曾经有位学生,成绩很差,还有抽烟、撒谎等环习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记忆力特别好这一闪光点,于是,便及时给予表扬,并经常为他创造闪光的条件,后来,这位学生成绩就上升的很快,渐渐地也改正了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变得越来越优秀

二、学会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较差,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同学的讽刺等,使其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因此,恢复学困生的自尊心也是促进他们转变的过程之一,学困生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他们对此比较敏感,也容易怀疑。有时班主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他们的厌烦,甚至憎恨。他们常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把同学的帮助当成打击报复,把父母的教育当成是嫌弃自己。所以,我认为对他们不管不问、不批评显然不对,但管得过严,又会适得其反。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不轻易提及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多鼓励他们,哪怕是极小的优点,即使批评他们,态度也应热情、诚恳,绝不讽刺、嘲笑,从而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解除他们对老师、同学、家长的误解,才能使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

三、对“学困生要有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在学习上爱学困生,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受。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向学生献出点爱心,多沟通与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

      此外,对待学困生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书写,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都能够抓住一个契机来重点关心学困生,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困生良好的个性、排除学困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用心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有这些,我们教师将责无旁贷。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