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英名班主任工作室——观看《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如何帮助学困生》心得——克服困难,获得自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教师们每天工作、奋斗的三尺讲台变成了一种渴望;让原本每天在教室的一个个可以触碰的微笑的脸庞变成了一种思念。但是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让我们找到了可以连接的平台,在网上授课的每一天都变得无比充实与珍贵。而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为了不停下提高的脚步,在名班主任刘少英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进行了一次线上充电,跟着冯美娣老师,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直面学困生,这趟旅程真的是收获满满。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巨著以其深刻性给人以启迪,而他对学困生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此次,冯美娣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与分享。
一、何为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很多人喜欢用差生、后进生,甚至是问题生来定义他们。主要类型有学习成绩不理想型、学习态度不端正型、个人品格差型等。但是随着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发现其实这些同学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比如,他们虽然学习不理想,但在班级活动中却是不可缺少的主力军。所以慢慢的我们发现,他们其实也可以是潜力股。而为了帮助这些学困生,就出现了很多种教育方法,比如挫折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
二、学困生产生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对症下药,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才可以有效帮助学困生。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与研究,他总结出了这样的原因: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而学困生恰恰缺少这种自信与自尊感。干国祥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进行了高度总结与概括:教育良性循环,使其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感受自信自尊,渴望再度通过学习克服困难,获得幸福感。所以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也就是我们转变学困生的关键了。
三、如何帮助学困生
(一)创建高含金量的智力背景
“听不懂”“不会用”“没兴趣”这是学困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而这很可能是死记硬背引起的负面作用。有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将难点拆分开来,但是却发现还是不起作用。其实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长”,知识的连贯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理解中学习很关键,而理解又需要经验的辅助。所以通过参观、实验、阅读等方式增加同学们大脑中的表象,丰富他们的经验,找到兴趣点也是很关键的,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这个爸爸就是在领着儿子感受自然,参加航空展等一系列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的表象世界,开拓了孩子的眼界,为其创造了高质量的智力背景。而作为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特点,学情等,设计有启发性、可感受性的课程,让孩子们体验做中学习。
(二)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
“看书多,成绩上不去”“学习勤奋,没有不懂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学困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而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思维挑战。杜威说:一切有意实施的活动以及我们种种力量的运用都有赖于思维。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找到可以启发思维、引起思考的问题。例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孩子讲授“光合作用”时,就找到了这样的一个交集点,他通过引发孩子思考:肥料是如何转化出美丽的玫瑰花的?勾起兴趣,循序渐进,引出主题,进行讲解。
所以,这也需要我们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找到这个交集点,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
(三)培养高自动化的读写技能
让孩子们在阅读写作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时候能够阅读写作。
而作为班主任,除了在知识上满足同学们,还要做他们心灵的引路人。而这基础应该是理解、信任与肯定。
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件,每天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将一把小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收下了石子,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后来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所以,对于那些缺少天赋、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因失败而产生挫折心理的同学,要及时地给予尊重、给予理解、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信任:使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是实现后进生转化的关键。信任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信任和支持他们,后进生才会不断地树立信心、充满自信,才能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
肯定:教育者不应该做挑剔的裁判,而应该做热情的拉拉队长,认真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后进生必要的赏识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公平的、亲切的,有助于他们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所以只在学习知识单方面培养学生也是不够的,知识、情感等多元化的发展也是关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也是作为教育者应该去思考和融入实践的重要环节!
在此次学习中,我们工作室的成员都在认真聆听专家解读,并做好相关的学习记录,课后撰写了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对学困生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对如何帮助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名班主任刘少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也将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