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
[摘 要] 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的班主任,退休时除了觉得身心疲惫以外,没有找到丝毫当班主任的幸福感;还有的人,宁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也不愿意当班主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班主任们对班主任工作的不了解,对班主任角色的认识不清。那么,新时期,我们应怎样理解班主任这个角色呢?如何提升自己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本文将围绕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 班主任 角色定位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分析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对自身角色的认同,不仅决定着我们的理念和行为,还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随着班主任工作专业特色的日趋强化,怎样科学定位班主任的角色变得非常重要。那么,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应该扮演哪些角色呢?
(一)民主型的管理者
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班主任也必须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做一个民主型的管理者。用平等的态度教育学生,用民主的方法管理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学生才有可能真心的接受班主任,愿意班主任交流沟通。反之,班主任如果将学生分类,对部分学生过于偏袒,则很有可能造成部分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满,不服从班级管理,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
(二)班级的形象代言人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集体”,这句话准确的指出了班主任“形象代言人”的角色。教育的最终目的成人,成人是第一位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第一位的。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的直接教育者、管理者,其自身形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对其所在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道德品质高尚,思想积极的班主任,他所带出来的班级,一定也会是一个班风纯正、积极向上的和谐班集体。
(三)爱心使者
教育根植于爱,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扮演好的角色便是“爱心使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微妙的相互接触。”, 这句话道出了“爱”在班级教育中的重要性。班主任应该看到:在教育的背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制约着教育过程,这就是爱的情感。付出就会有回报,倘若班主任能以父母般的爱去关心、爱护学生,以朋友知己般的爱去理解、尊重学生,就必能找到与学生沟通的那把金钥匙,走进他们的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四)严厉的尊长
我们一直倡导班主任要用爱来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但是,班主任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必须要牢记自己的“主任”角色,严格要求学生,做一名严厉的尊长。要知道,严厉的管理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学生也许会一时感激一个心软的班主任。然而,这只是一时的假象,长大以后,学生很可能就会一辈子埋怨自己当初遇见了一个不够严厉的班主任。班主任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并不是通过心软就可以实现的。谁又能说一贯严格的要求和偶尔严厉的处理不是一种爱呢?严格的管理,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序的班级,严格的要求,才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应如何根据角色,开展工作。
班主任所扮演的各种角色,证明了班主任角色的多元性。所以,要使自己符合班主任角色要求,在班主任工作上取得成就,就必须不断地改进。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一) 强化自身的班主任素养
1、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
教学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同样也是一门艺。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问题学生”、“双差生”等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对于这群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便成了班主任的重要职责。试想一下,如果班主任没有较强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在教育中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教育方法,一味盲目的体罚学生或是责骂学生,结果将会如何?
所以,要具备成为一名合格班主任的条件,就要不断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报刊杂志了解最新教育信息,或者向优秀的教育家、前辈或者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学习,了解他们的教育管理理念,结合自己的工作汲取他们的管理经验。
2、树立完美形象,提高道德素质。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于言传,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身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品味修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其次,做好榜样作用,用自己的“德”来感召学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引导和强化。
(二)关爱学生,做到“以爱暖其心”
中国近代教育家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这句话道出了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爱是相互的,只有当班主任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为学生操心时,学生才会感受到班主任说我爱,愿意像班主任敞开心扉,而这才是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所在。这里所说的班主任的“爱”包括许多:
首先,班主任要平等的对待不同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只要用心教育都是好学生,他们都有其自身独特的闪光点,班主任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就偏袒或者忽视个别学生,而是应该一视同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其次,班主任要宽容的对待犯错误学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维护学生自尊。学生犯错误在学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班主任一定要根据情况做不同的处理,或宽容、或教育,而不是咄咄逼人的逼问、责骂甚至体罚。爱心教育在无论何时都是首要的教育方法,棍棒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就算外表看起来乖巧听话,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学会爱学生。带着一颗爱心,用心的教育、管理好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爱心引导他们成人成才。
(三)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以严导其行”
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约束他们的言行举止,保证自己的权行力。学生只有从内心敬畏你了,才会听信你,才会服从管理和教育。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严”并不是说班主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随意的要求学生,或是变相的体罚学生。真正的严是要求班主任要“严而不暴,严而有格”,要有一定的法与度,注意方法、措施、态度,在教育实践中,从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要求,严出于爱,把犯错误的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四)关注学生的健康教育
1、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一名学生,没有好的身体,是不可能精力充沛的学习生活的。所以说,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父母”,必须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比如:提醒学生勤洗脸洗手、天冷加衣;上课时端正坐姿;课后做眼保健操等等。最重要的是,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增加一些班级集体活动,锻炼学生体魄。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正直、诚恳、善良、开朗、活泼、宽容、自信、不怕困难、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是当代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心胸狭窄、多疑、嫉妒、自卑、孤傲“则是是不良心理素质的反映。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情绪不稳定,加之精力旺盛,分析和控制能力差,所以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毋庸置疑,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对于真正了解班主任工作,熟悉班主任角色的人来说,班主任工作又是快乐而幸福的。冰心老人说过:“教育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关系着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作为担任着“班主任”角色的班主任们,一定要不断地努力强化自身的班主任素养,关爱学生,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同时,也无愧于“班主任”这个角色。
[参考文献]
[1] 王鉴 著. 班级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7—92.
[2] 王春恒 编著. 向魏书生学什么[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8—184.
[3] 李伟胜 著. 班级管理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9—90.
[4] 郭毅 主编.班级管理学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3—57.
[5] 孙文华 浅谈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1,NO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