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障碍型学生的教育转化
张静发起了2020-05-26
0
回复
11
浏览

谈心理障碍型学生的教育转化

     现如今的中职学生,普遍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为学习焦虑、交往困难、情绪困扰、性格缺陷、耐挫能力差、意志薄弱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中职心理障碍型问题学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征兆之一,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不能回避。

一、心理障碍型学生的主要表现。

心理障碍型这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受过不同方面带来的伤害,产生比如自闭、孤独、忧郁、自卑、暴躁等心理问题。

二、心理障碍型学生的成因分析

   “冰冻一日,非三尺之寒”,学生的心理障碍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概括起来说,其产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道德水平低下,思想愚昧,谈吐粗鲁,生活方式不良, 甚至迷信赌博等,孩子整天熏染在这样一个粗俗的家庭环境里,最终是问题家长造就了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学生。

(2)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大部分孩子的家长往往不懂的如何教育孩子,他们有的对孩子只爱不管,盲目的无原则的溺爱和袒护孩子,宠爱有加,即使孩子在外面做了错事, 少数父母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是只管不爱,孩子犯错了,就是简单粗暴的打骂,缺乏爱心,没有说服教育。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怨恨之心,故意与父母背道而驰,产生一些偏激思想。

   (3)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现在社会很多家孩子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单亲孩子,有的是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由爷爷奶奶等其他亲戚朋友照看。在这样家庭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她们缺乏健全家庭的那种温暖,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跟中心理问题或者不良行为,如自卑、自闭、人格扭曲等等。

(4)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低下。有的教师缺乏应该有的道德操守,学生在成长中出现问题时,对一些表现差的学生动辄挖苦讥讽、责骂或者体罚和变相体罚, 致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心,厌学情绪滋生,逐渐地对课堂和学校失去兴趣产生不良行为。

(5)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上逐渐产生了各种不良风气,“金钱万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社会现象不断的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逐渐产生现实不公、上学无用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开始追求及时满足, 寻求感性刺激, 甚至丧失理性批判,讲究及时行乐, 缺乏拼搏精神。

三、心理障碍型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心理障碍型学生并不是说就无可救药了,他们的转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逐步帮助这些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学校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家校沟通的桥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虽说是学生家长的事情,但是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人,责无旁贷的应该主动承担起桥梁的重任。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问题学生的转化,教师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学校要采取一些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责任心意识和爱心意识。

3、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宽容和关爱。心理学上讲,每个个体都是异于其他个体的存在,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教师也要认识到这里点,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用不同的心理去看待不同的学生,宽容一些学生的错误,主动关心和关爱学生。

4、找准切入点,转变教育策略。每个学生都有其不一样思想和闪光点。教师要学会找准切入点,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转化教育,对症下药。

帮助心理障碍型学生,使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的做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努力的转化问题孩子,帮助他们重塑自我。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