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来到,伴随着凉爽的秋风,我荣幸的迎来了56个崭新的面孔。这并不是我迎接的第一届新生,我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届。相比第一次迎新的惶恐不安,这一次更多的是期待,期待着56个孩子在美丽的校园“化茧成蝶”,期待着与56颗心灵的共同成长。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引导者、塑造者,面对新的班级,首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班风,但当我拿到分班名单时发现男生多女生少,便意识到这次的班级管理需要调整方式方法了,对着名单特意数了数,39个男生,17个女生。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个性多变,尤其是男生,活泼起来像是上演着一暮暮自导自演“武侠片”。因为是刚开学还不了解学生,怎样树立开展班级建设工作令我苦恼。
随着开学的稳定,学生们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环境,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如:晚上打游戏,白天上课无精打采睡倒一片,不交作业,顶撞老师,偶尔还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针对越来越棘手的现状,我反复观察思考,最终将主要原因锁定在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已被贴上“后进生”标签,缺乏自信,部分学生会产生到中职就是混日子的错误想法;另一方面,对树立中职阶段的学习目标缺乏引导,从节奏紧张的初三过度到中职阶段,突然有了大把时间,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学生便会像摇曳在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四处飘摇,最终却无法达到现实的彼岸。由此可见,把握好课余时间,树立学习目标迫在眉睫。树立班风首先需要培养优良的学风,让学生学有所好,学有所成,引导其找到学习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然而,事与愿违,塑造良好学风的第一步就迎来了当头一喝,我们班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对英语基础有所要求,而中职学生们普遍较差的就是英语和数学,经过了解得知我班中考时仅有一名学生英语成绩及格,绝大多数学生不认识音标,更不要提发音了。但我坚信孩子们要比我们想象中强大,他们有聪慧的大脑,缺乏的是方法的指导与毅力的培养。老师与家长一样,同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和学生一样逃避这个问题。于是,我找到英语老师,谈了我的想法,英语老师非常愉快的答应除了正常教学,每节课抽时间再教一遍音标,而我需要把精力放在平时的监督与引导上,5天的早自习有两天背英语。从音标的识记发音到单词的背诵默写,刚开始的两周学生觉得难,我觉得更难,因为工作的忙碌,我只能每周抽某一天下午的第三节给学生“开小灶”,先整体学习,再根据学习反馈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尽管困难重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告诉自己必须咬牙坚持,要让学生自己证明给自己看,重拾自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过去了,虽然进步缓慢,但在段中考试英语情景剧的排练中,孩子们能张得开口,背得了词,更有一个小组,自己编排出汉语剧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汉译英的环节。难忘那次考试,我兴奋的搬着凳子坐在角落,看到孩子们有些紧张但依旧脱稿完成了情景剧表演,那一瞬间,真为他们高兴,就像昔日播种的秧苗终于发出了新芽,而我像一个农夫,心中充满这收获的喜悦。接下来,在语文、专业课等方面,根据学科特点,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学习跟上来了,校园生活就充实了,学生不再惹事,作业按时完成,敢于问问题,班级的学风逐渐形成。
当然,班风的建立不仅需要良好学风奠定基础,还需要较强的凝聚力,对他人的关爱,责任的担当,无私的付出等多方面的共同组成。如果说班风像是一湖水,那么学生干部的作用更像是水的流向,通过对其他班主任们经验分享的学习不难发现,带班是有规律的,比如要把握开学“关键期”,也就是刚开学的前两个月,是塑造班风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班级凝聚力逐渐增强,班级里涌现出一批乐于助人,负责任、有爱心的学生干部,他们将会是班级建设的中流砥柱。
许多新班主任会觉得带班是件“苦差事”,付出了大把时间,但却与期望相差甚远,第一次带班时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后来通过实践常常反思,班级的管理是靠班主任无时不刻的外在监督吗?答案是否定的,那样即辛苦又徒劳,学生从他律到自律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想说,教育教学过程从来都是多方位同时进行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并不孤单,应该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比如班务的日常管理有班干部的参与;而家庭教育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解决往往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携手努力,这是非常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方面;另外,课堂管理需结合任课老师把握尺度,根据情况灵活变通,经常听听任课老师的宝贵建议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学生自己,如果遇到班级管理问题,开诚布公的沟通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例如班会就是很好的沟通平台,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有效的班会需要班主任的引导,但不是主导。
总之,班级管理是件复杂而幸福的事,我们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结缘,能够有幸参与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一句“老班好”凝结着纯粹的师生情谊,这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体会不到的特殊情愫。因此,我为成为一名班主任而骄傲,尽管前路依旧坎坷,但我愿用爱心与耐心守护每一颗青春敏感的心灵,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扛起教育教学的任务,更是扛起中华民族的未来,因为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将会是祖国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