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最打动孩子心灵的世界经典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从结识彼得潘开始,经历了快乐飞行之旅,来到梦幻岛,孩子们们成了幸福的一家人,幸福和美好是短暂,海盗们来了,勇敢的孩子们在彼得潘的带领下经受了考验,在危难中战胜海盗,回归家庭……在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有三点收获报告如下:
一、精彩片段体会形象生动地表达
在阅读的过程中,无论是惊险的飞行,紧张刺激的梦幻岛,温馨幸福的一家人,还有激烈无比的战斗,在这些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情节中,学习了作者是怎样表达人物的心情,如何描写表现紧张的气氛,怎么写出危急情况,烘托愉悦气氛,危险关头如何经受起考验?比如“误中奸计,霍克投毒,决一死战”章节,印第安人与海盗的大战意外和凶险,霍克投毒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叮当喝毒药动作心理活动等。“按照约定,印第安人最优秀的战士,准备给海盗致命的一击,等到天亮,海盗们就死定了。但是狡猾奸诈的霍克进行了偷袭,印第安人的胜利胜利成了泡影。”“印第安人是蜂,把蜂熏跑是为了蜜,霍克要的是彼得、温迪和其他孩子们。”“没有时间再解释了,只有用最快的行动来阻止他。叮当闪电般地飞了过去,把嘴凑到药上,一饮而尽。”“要是你们相信,彼得向孩子们呼喊,拍拍你们的手,别让铃叮当死。许多孩子在拍手。几只小兽似乎也听见了,发出嘶嘶的声音,叮当得救了。”霍克做了三件他自以为得意的事,偷袭印第安人---取得了胜利(奸诈、狡猾);让斯米模仿印第安人敲鼓---骗孩子们从树洞中出来(恶毒、残忍);发现小瘦子的秘密---到树洞给彼得下毒(邪恶、胆大妄为、幸灾乐祸)。
在这些精彩片段中,我们读出紧张的气氛:在这漫长的夜里,印第安人的尖兵蛇一般地潜入草丛,一动也不动。寂静中常常响起印第安人模仿的狼嗥声。他们遥相呼应,模仿得像极了,比那些不怎么样的幼狼叫得还好。读出战斗的激烈:比格尼尼部落的优秀战士纷纷倒下,他们不是全都白白牺牲的,好几个海盗都和他们同归于尽了。潘瑟最后用印第安战斧把海盗与莉莉以及她的残部隔开了。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词语,精炼准确的表达,气氛的渲染,让我们浑然忘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好像又回到了天真无邪的儿童世界里去了。
二、心中永远的童真永恒
彼得潘哪一方面 使海盗船长暴怒不已呢?不是他的勇气,也不是他出众的外貌,是彼得的傲慢不逊。彼得潘说:我是青春,我是快乐,我是刚出壳的小鸟。彼得潘梦幻岛的领袖,乐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是个十分有趣且有魅力的人,充满想象力和欢乐,一心想保护自己的朋友们,偶尔有点健忘和爱夸口。比如大家在冒险梦幻岛的过程中,成了幸福的一家人。现在,温迪要回家了,彼得对温迪的态度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不舍又假装满不在乎---不吃药,不盖被子让温迪生气---得知温迪被海盗绑走,冲出去救温迪---冲出去之前不忘吃药,要做一件让温迪高兴的事---夜晚冒险出来救温迪,对之前自己调皮后悔。这些变化表明彼得虽然不愿长大,但其实已经有所成长。
铃叮当是长得极其小巧的、充满世俗小女孩的孩子脾气的小精灵,说话有如叮叮咚咚的音乐,一刻也不停地满天乱飞。仙女的寿命都是很短的。不过她们的身体很小,短短的生命在她们来说却感到很长很长。她喜欢彼得,看到彼得喜欢温迪后,开始妒忌温迪。但铃叮当本来不坏,她看到彼得坚持要听温迪的话,喝下温迪叮嘱要喝的药,然后就冲出去就温迪时,在这危急时刻,铃叮当“没时间再解释了,只有用最快的行动来阻止他,闪电般地飞过去,把药一饮而尽。后来在得救之后,猛地蹦下床,紧接着在房间比平常更快乐更鲁莽地飞来飞去。危急时刻见真情,铃叮当牺牲自己救彼得,并且是在彼得冲出去救温迪之前,小仙子本质的善良、童真一览无遗。
彼得潘会飞,而且永远长不大,还有小仙女叮叮铃,这些都体现着这部童话的幻想性。当然这部童话也有真实的人,比如说温迪和她弟弟们,而温迪们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无岛吸引。而温迪是主动要求彼得潘带他们进人永无岛的。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会飞的男孩彼得潘飞到了他们的窗前,说要教会他们飞翔,带他们去一个充满冒险的地方。温迪、约翰和米高高兴极了,于是,他们很快就跟着彼得潘学会了飞,而且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海岛—永无岛。温迪有些关于成长的困惑,在永无岛上经历各种冒险的同时渐渐明白什么是爱情、友情和亲情,渐渐明白成长的意义。当然还有不愿长大的彼得潘,虽然彼得最后没有长大,但是在经历了和温迪的种种冒险之后他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其实已经有所成长。
但人永远拒绝不了长大。当你不是一个孩子时,你就会失去了你的想象力,你的身躯会变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单纯的东西会渐渐被忘却,只剩下世俗的纷扰。永远不要长大,这是一个孩子童话般的梦想。每一个孩提时拥抱过童话的人心底都曾存在过一个彼得潘,可是他最终会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从你的心中淡去,小说体现了成长的无奈和一种人生的必然,也就更能激起人们对已经逝去童年童真的怀念和期许。他是成人怀恋美好童年的一个神话。一方面,它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儿童世界,让人看到了处于人生源头的童年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遗憾和无奈地暗示:童年虽美好,却无法挽留,人终究要长大步入堕落的成人世界。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人类不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时也是个性受到压抑和人性被扭曲的过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说明人类有着周而复始、永存不灭的童年和童心,这份童心让人们心旷神怡、遐思无限,忘却成人世界的喧嚣浮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彼得潘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和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
三、极力保持风度的海盗霍克
他往彼得的杯中倒了一点。他的手微微颤抖,不是由于胆怯,而是按捺不住欣喜若狂的心情。滴的时候他忍住不去看床上的彼得,倒不是有什么恻隐之心,而是害怕分了心倒洒了。倒完毒药,他幸灾乐祸地看了看这个将要被毒死的敌人,转过身子蠕虫般地拱出树洞。在他最邪恶时,看起来还是彬彬有礼的。霍克说,瞧,这就是妈妈,鸟窝落入水中,妈妈会抛弃他的蛋么?不!说道这,霍克的话噎住了,他似乎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夜深人静时,他的孤独无人理解,他曾经在一所著名的公立学校上学,他十分注重礼貌举止。在他内心深处,有个声音不停地问,你今天办的事情合乎规矩么?他临近死期时,他对自己说,要是野心小一点就好了。
霍克作为永无岛上的海盗头,是以面目可憎、残酷无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和彼得潘及孩子们作对,对待孩子们和他的手下心狠手辣。但就是这样一个海盗头,却在举止上带着贵族气质,并且总是努力保持良好的风度。“无论他有多么堕落,总是热衷于良好的风度”,“他有时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一心想着保持良好的风度,这不是有失风度吗?”而这样的反省让他肝肠寸断。他的这一行为来自于学校的良好传统与曾经的童年时代。从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胡克的人生轨迹:小时候,他也曾是听话的孩子,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的鞋子、背心、领带和袜子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对扬帆远航充满了期待。但长大之后,由于受到野心的蛊惑,一步步地堕落成了海盗。在他预感到自己的死期临近时,对自己说过这样的话:“要是霍克的野心小一点,就好了。”这是一个迷失的成人的真心忏悔。而他对良好风度的执着也告诉读者:他的内心深处还存留着童年的美好,而这份美好所散发的光亮能够给他黑暗的海盗生活带来一丝希望和幻想。努力保持良好的风度,这是唯一能够唤起他人性中残存的善良,给他带来精神安慰的东西。
即便是凶狠狡诈、面目可憎、残酷无情的海盗,心中曾经亦有美好和善良,由此想及整天惹我们伤透脑筋,又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后进生,问题生。作为师者,我们更用青春的美好,善良的阳光,童真的快乐,点亮迷失孩子心中的明灯,迷途知返、找回希望。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发现闪光点,抓好闪光点,加以激励、强化和迁移,运用激励法,表扬法,反复发,要像跑好马拉松一样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回责任和尊严,并且坚持和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和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