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每天面对的都是些细小零碎、繁杂琐事,真可谓是“权力不大,但责任重大”,让人身心俱疲、五味杂陈。自己虽然也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但是有时候每天面对班级各种繁琐的事情,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当看到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它的名字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让我非常好奇:什么人竟有这样大的魔力,把班主任工作也做得这么有滋有味?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过多的教学理论知识,有的只有郑老师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点滴的用心记录,用心付出。
这本书包含了“在细微处用心”和“不走寻常路”两大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内容的关键词是“艺术”,叙述了“运用名字的艺术”、“与学生对话的艺术”、“奖励学生的艺术”、“惩戒学生的艺术”、“与科任教师合作的艺术”、“与家长合作的艺术”。第二块内容的关键词是“常规工作”,包括了班规的制定、班费的筹集、班干部的评选、收作业的效率、班会课和成长足迹的设计,黑板的巧妙利用等原汁原味的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管理妙招。
一、于细微之处用心
同样是一斤米,经过不同的加工,最后的价格差异竟有如此之大,这是因为不同的加工产生了不同的附加值。同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许多细节也极富有弹性空间,在不同班主任的经营下,其价值也相去甚远。有些班主任不善经营,只当米来卖,而有些班主任能对米进行积极的“开发”,静心“加工”使其成倍甚至数十倍地“增值”。
要把米酿成酒,班主任需要用所遭遇的种种问题或困难来发酵,用一颗执着的教育心来升温,并用智慧来勾兑,把米酿成酒,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郑英老师在与科任老师合作,与家长合作,奖励学生,惩戒学生,学生名字的运用,与学生对话的语言,这几个方面都当成艺术来对待,认真细心地感悟,总结经验,把每个细节都力争做到完美,于细微之处用心。
关于如何快速正确记住学生的名字,郑英老师就想了很多办法,值得我去学习并实践。
1.讲述故事,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的特殊由来和寓意。一个个平淡无奇的名字在郑老师的眼里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段情,也可以是一个故事,她把学生的名字用到了极致,成为了一种教育艺术。
2.串联成文。老师将班上一个个本无任何联系的名字像“糖葫芦”一样串成串,学生的名字顿时有了生命,它不仅代表着学生个体,更凸显出在班集体中的价值,班级同学也因此增添了亲密感。
3.引导学生表现,从而记住。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什么样的学生,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同时,收获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4.游戏记忆。开学初设计有趣的游戏课,如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在游戏中轻松记住学生的名字。
名字与个体建立起了联系,被赋予了独特的色彩,也因此有了生命。老师想赢得学生的欢迎,善待他们的名字就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方法,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情感投资。
二、不走寻常路
有七个人共处,每餐共享一锅粥。因人多粥少,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制度以公平分粥。大家制定了很多不同的方案,都没有达到公平分配的目的,大家苦恼不堪,最终一个人巧妙地提出,谁主持分粥谁最后一个领粥。在这个制度下,七碗粥几乎一样多。如老子所言,“大制不割”,这种与众不同的分粥制一来有效解决了现实问题中如何公平分粥,二来使团队无形中形成了和谐的氛围。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事情的结果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只是因为多走了看似不起眼的一步。其实这也是充满智慧的一步,并最终起到了质变的作用。“班徽是一件狄德罗睡袍?”“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因势利导整仪表”“安排卫生,要公平也要效率”“三处着力,给力班干部”“班会课怎么上才有效率”“让人震撼的家长会”“每个学生都想上光荣榜”“黑板还有其他用处”“评语应该这样写”。这个部分的内容,每一个模块都充满经验,有着魔幻的力量,这些与众不同的班主任策略就是对症下药的“良方”,就是及时贴心的“小贴士”。
原来班主任工作真的可以做到这么有滋有味!通过读郑英老师的这本书使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让我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了一次平静的梳理:“快乐本为感觉,幸福取决于心情”,既然班主任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被动接受还不如主动开心的去面对。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放慢自己的脚步,于细处着眼,把功夫做足,用心体会和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同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