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刘少英发起了话题2021-01-28
10
回复
43
浏览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少年传统文化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华夏儿女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的形成,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衰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进步,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让世界认可。

所有回复
  • wangyanjie 2021-01-28

    努力提高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用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闪姗 2021-01-28

    通过开展赋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活动,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传统文化之美,从而进一步提升班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赵晨雪zcx 2021-01-28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bai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张静 2021-01-28

    首先,以传统节日为抓手,润物无声。

    其次,以学校和社会为依托,和融共进。

    最后,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有所选择。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柴菁菁 2021-01-28

    1、通过班会、活动等有力抓手,开展集体传统文化教育;

    2、借助多媒体手段,如抖音等软件,让同学们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拍摄分享,通过这种浸入式体验,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传承意识。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刘旭冉 2021-01-28

    根据节日开展不同的班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段亚星 2021-01-29

    结合学校团委组织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周佳楠 2021-01-29

    将传统文化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潜移默化。

    同时,在平时的节日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实际地体验。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赵晨雪zcx 2021-01-29

    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赵晨雪zcx 2021-01-29

    在课程中融入相关知识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