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命中亮丽的风景线
zhangqinghong发起了2020-08-30
2
回复
15
浏览

阅读——生命中亮丽的风景线

许昌市魏都区实验学校张庆红名师工作室  焦真

       读了《彩色的阅读教室》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语文的教学离不开阅读,但阅读又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的教学中。

       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有效的阅读能提升自身的涵养。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对小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还包括课外的阅读。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更要引导学生与老师共读,不断培养其语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师生共读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初步完成阅读

       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老师就像前进道路上的明灯,不断指引着学生。在阅读中也一样,要想引导学生阅读,老师自身必须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用主动阅读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在课本之外延伸阅读,增加知识的广度。俗话说言传身教,老师的阅读行为不能浮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阅读。比如在学生的晨读时间,学生看着老师声情并茂地阅读,也一定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状态。

       在语文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比如老师可以以一篇范文为例,介绍下读书方式,读书心得,甚至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文中的人物、景物、事物之间的关联叙述出来,并把这些分享给学生。老师要做好榜样,让学生学习老师阅读的步骤和方法,并在耳染目睹中受到感染,并在行动中跟随教师,逐步养成习惯,习得能力。

二、师生共读需要师生互动,开放阅读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多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教学目的,师生共读同样也需要老师引导方式的转变。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本身。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帮助学生选读书籍。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读物大都是插图的形式居多。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大篇地阅读文字,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宽泛地阅读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跟学生就文章进行深入解析,期间适时提问和解答,完成初步的互动,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自己观点的支撑。甚至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如果大家回归作者所在的时代,将会怎样。讨论来源于课本,并不限于课本。在不断的互动当中,尽可能发现学生的想法和兴趣所在。过段时间老师就可以围绕相关主题,让学生们相互介绍阅读的作品,比如诗歌、散文、自传等等。而这些都需要老师提前告知学生,而不是临时起意。学生准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阅读的过程。老师更要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能力,比如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视角试写一篇与自己阅读内容相关的文章,多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三、师生共读需要不断探讨,做到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有些作者的表情达意是体现在文章之中,而有些则比较含蓄,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了解作者的意图。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通过每周一个故事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听完故事展开讨论,说说个人感想。另外,读书笔记是对阅读形成的结果。文章中写得好的可以借鉴,认为不足的地方自己也可以提出见解,时间久了也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反过来也能提升阅读能力。

四、师生共读需要相互促进,有序高效引导

       人都是有惰性的,小学生也不例外。虽然老师的阅读行为可以感染学生,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就能坚持阅读。所以老师就很有必要运用良性的策略促使学生有效阅读,实现有序引导的师生共读。老师可以对一些颇具惰性的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询问,去了解学生阅读的进度。当有些学生确实没有完成阅读任务时,首先老师不要严厉的批评,应该找到学生没有阅读的原因。其次可以跟学生约定时间,在多长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应该有口头或者书面的汇报给到老师,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阅读的实效。老师在督促的过程中也完成了阅读,所以这种阅读的方式是双向促进的。

       通过师生共读,老师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真正回归到语文学习、语文阅读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点的“容器”,真正学会阅读,使阅读成为师生生命成长中的亮丽风景线。

所有回复
  • zhanghongyan 2020-10-22

    是的,阅读是生命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李焕焕 2021-06-07

    师生共读,老师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真正回归到语文学习、语文阅读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点的“容器”,真正学会阅读,使阅读成为师生生命成长中的亮丽风景线。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