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根基,要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们知道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但当前的识字教学中,老师们对汉字音、形、义的忽略和淡化是令人担忧的,在阅读课中更是忽略了识字教学,那在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应不应该受到重视呢?又该如何重视呢?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自己的看法。
1.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识字兴趣
2.借助学生形象思维,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3.结合学生已学熟字,在活动中复习巩固
4.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在尝试中比较运用
5.开展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识字效果
课堂上的识字方法有很多: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2.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清”加一个“日”旁就成了“晴”。减一减:如:“概”,减一减就成了“既”。换一换:如“辩”和“瓣”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3.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