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大探讨
陈艳鸽发起了话题2020-10-22
16
回复
49
浏览

随着部编教材的不断推广,我们发现古诗和文言文的比重不断增加,哪如何开展这类包含浓厚传统文化元素的语文教学呢?

所有回复
  • xinyanxia 2020-10-22

    古诗教学要注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新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分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wushan 2020-10-22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同的特点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语文教师可以紧抓学生心理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创设语言情境渲染古诗美的意境。古诗中的语言简短且优美,教师在朗读故事时可带有感情地描绘其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情绪,使其全身心投入古诗情境中。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duwanying 2020-10-22

    首先,有精读,提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紧跟时代要求,开展变革,但是对于大部分阅读能力较低的学前儿童而言,低效的语文学习状态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入手,加大课堂容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倡课外阅读。

    其次,有意识,理方法: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有“诵古诗,背古文”的意识,但在扩大课外阅读量的同时,我们应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古诗文的推广办法。 

    最后,有阅读,分层次:在课程标准中,从低段阅读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到中段的阅读目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最后到高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目标,可见,对于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课程标准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次从字词、段落、篇章,循序递进。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baiyafei 2020-10-22

           我们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多动脑筋,多给学生对阅读取材以自行分析判断推理的机会,具体到“练、译、赏”等方式上,使学生形成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性能力。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古诗自由的韵律美。在明确教学任务时,我们应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欣赏诗歌的美妙与意境。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葛婧哲 2020-10-22

    古诗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教师要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zhanghongyan 2020-10-22

    古诗新教,是我们一线教师教研的核心!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limengmeng 2020-10-22

    1.孩子们必须得提前搜集资料,了解故事创作的背景,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

    2.多读书。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yulijun257 2020-10-22

    在古诗教学中,反复吟诵想象,读中悟情。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诵读对于古诗学习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古诗有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教师应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高靖 2020-10-22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兴趣的激发,诵读的培养,想象力的挖掘,三者合一来运用到品味诗境中,在我看来,是一个较为大多数同学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当然,中华诗词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在这一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诗文做出不一样的调整,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策略,这样课堂才会生动精彩。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陌上花 2020-10-23

    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并做到知人论诗,从而体会包含的思想感情。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