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儿童诗不仅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而且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诗歌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新课程和素质教育出发,儿童诗歌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应当在儿童轻松愉快地阅读中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德育、美育的熏陶。如何以儿童诗教学为承载向孩子传递真善美呢?
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具有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
儿童诗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它们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阅读时让人产生和谐快乐的体验。因此,在教学时,让孩子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音韵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适合孩子欣赏的童诗往往截取生活中最典型的场景、画面,用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来塑造文学形象,传达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在教学儿童诗时,教师还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融进自己的情感去想象诗句中“留白”的部分,丰富诗歌的内容,以“我”之心去体察诗人之心,以“我”之情去感悟诗人之情。从而使学生的心达到共振,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他们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在平淡的事情中感受诗意,在瞬间的感动中发现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