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而且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你有哪些教学文言文的小妙招呢?
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就要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增强他们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以读促思,培养语感,感受古汉语的丰富内涵和无限神韵。语文教学重在诵读,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不读就显示不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就体会不到古文的韵味,更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让学生读、悟;读、背;细细品味。
文言文教学要重讲解更重理解,采用讨论式阅读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兴趣。为避免“庖丁解牛,不见全牛”的肢解式文言文教学,教师应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大力强化文言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发扬意会性阅读的优良传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言语体式的整体感知出发,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局部分析,达到对整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正确综合。
教"言",主要是字词句,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教"文",指文章,教会学生欣赏文章,欣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也指文化,探求由文字承载的,用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心理基因和个体情感体悟以及内心的修养。
一、挖掘学生的学习源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其次,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最后,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二、把握一个教学根本——诵读。在诵读时应注意句读,注意去理解它的意思,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学生在基本理解大意的前提下,进行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调,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来。
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要求不管怎么长的文言文,都必须背会。背诵也不是机械的背诵,老师先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先记框架,再添枝叶。可能有些同学面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望而生畏,老师这时又可对学生进行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个一个的小困难克服,最终克服一个大困难。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最终做成大事的情感。在背会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朗诵,有情感地朗诵,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心灵。
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学习文言文应该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并理解文言文,平时也要多朗读、多阅读、多查阅字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