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探讨之旅
zhangqinghong发起了话题2020-11-29
19
回复
61
浏览

       文言文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而且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你有哪些教学文言文的小妙招呢?

所有回复
  • 焦真真 2020-12-01

    范读激趣;自读自疑;以读促思;读中悟情;熟读成诵。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gaomeihe 2020-12-01

    文言文的教学分为一读二译三析四评五练六诵七结七步走,老师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给知识,这正应证了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老师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我认为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五个字“留、删、调、补、换”。析,即分析,就是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谓“评”,就是对课文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要求不管怎么长的文言文,都必须背会。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陈艳鸽 2021-05-13

    优秀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渊源和根脉。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先辈曾经说过:文言文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瑰宝,不但能提升孩子对汉语言的认识,激发崇敬之情,同时,也能够优雅孩子的言语,丰富孩子们的语汇,当然,对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也是有好处的。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陈艳鸽 2021-05-13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读通、读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学习文言文更要重视“读”这一法宝。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陈艳鸽 2021-05-13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对字词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不走极端,适度而为,防止囫囵吞枣,不加理解地朗读和背诵;也不能拔高要求,逐词逐句翻译。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史晓红 2021-06-06

    教师要力戒串讲去问的传统教学方式,要相信学生,要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先翻译,教师只做些难点的点拨。教师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不受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baiyafei 2021-06-07

    一、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大部分的文言文都会有一些生僻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先看注释、查工具书或听老师读来帮助其正音。字音读准之后,还要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节奏。如果把握不好,便很难把握文意。二、理解重点词语翻译句子。让学生结合注释或查找资料弄懂词义、句义。其中包括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各种句式等文言知识,然后书面译出意思,以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三、深入理解重点品味。在理解了句义、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语段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四、升华感情、重新感悟。一篇文言文,我们弄懂了课文的意思、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之后,还应该再深层次的感悟,让学生联系历史故事中、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进行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受到人文主义的教育,得到感情上的升华。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徐丽杰1 2021-06-07

           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应首先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打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二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包括扩词、猜词和综合运用等。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感知文言语言之美,明白文言文“小身材”中蕴藏的大道理。三是落实语文要素。这里可以结合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在教学中渗透。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徐丽杰111 2022-05-02

        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应首先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打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二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包括扩词、猜词和综合运用等。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感知文言语言之美,明白文言文“小身材”中蕴藏的大道理。三是落实语文要素。这里可以结合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在教学中渗透。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