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持家 乐善好施
陈艳鸽发起了2021-05-13
1
回复
17
浏览

勤俭持家 乐善好施

张庆红名师工作室  张红艳

是妈妈那黑色的针线笸箩,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掀开一层布头又扒开一层布头,我从妈妈的针线笸箩里面接二连三的拿出了六七把剪刀,这么多把剪刀,到底有什么兆头?我一下从梦中惊醒了。

床头放着昨天刚好在书店借回的《周公解梦》,伸手翻找:梦见剪刀,勤俭持家。随即释然。

勤俭没错,至于是否会持家,则有待商讨。看来,我是充分继承了父母亲勤俭持家的家风,勤俭竞然与我魂梦相同!

我出生于70年代的农村。那时,农村的生活还相当贫瘠。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吃的是红薯干面的窝头、玉米面的饼子,就是偶尔蒸的馒头,也是一层白面一屋红薯干面的花卷。记得当时,只想吃白面的我把花卷馒头白面的一层吃了,黑面的留下,更因不肯吃那难以下咽的玉米面饼子而饿过肚子。我哪里会想到,当年睥睨之极的这些粗粮,现在竞然摇身一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甚至登上了大雅之堂。

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父母不仅要从黄土地里刨食,更希望黄土地高产来补贴家用。所以,记忆中,父母就没有空闲的时候。每天被父母叫醒时,就见父母忙忙碌碌的身影。连带着我们三兄妹也不得闲,大哥去地里割猪草,我和二哥去场里麦秸垛拽麦秸。这是每天早晨的必修课。因为,每天早上,母亲不仅要准备一家人的早饭,还要给家里养的一圈猪打点一天的吃食。母亲当年常说:烙馍省、蒸馍费、吃了锅灰当了地。所以,母亲几乎每天早上都要烙烙馍、贴玉米面饼子。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蒸馒头。也因此,我和二哥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拽麦秸。厌烦了这件事情的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不用煤火或耐烧的木柴烙烙馍而非要用一烀笼就灭的麦秸火呢?母亲告诉我:麦秸火升温快降温也快,快速升温能让烙馍起满泡泡,烙馍松软又不易干不易煳。不仅如此,父母总有给我指派不完的家务活:扫地、压水、洗红薯、去菜地摘菜……当年,真的不胜其烦。所以,特别羡慕同龄的小伙伴在村头做游戏。更记得,为了逃避无休无止的家务活,静下心来看会儿我喜欢的故事书,我曾无数次的藏身于蚊帐后。

父亲除了帮助母亲干农活,更是包揽了家里大大小小的杂活,例如:和煤、打制蜂窝煤、垒砌灶台、洗衣、擀面条、蒸馒头、修车补胎、钉锅糊盆,甚至给两个哥哥理发。我估计是两个哥哥的头发长的太快的原因,父亲专门买了一把手动推子。不过,这样一来,每次给哥哥理发,父亲几乎都成了全村男孩子的理发师。难怪村里的人都说:你这个教书先生非把修车补胎、钉锅糊盆的人气死不可!

除了勤俭持家,父母更是乐善好施的热心人。像帮助左邻右舍垒砌灶台、梁缸,修车补胎、钉锅糊盆,从来都是二话不说。还有,谁家夫妻吵架生气,他们会把夫妻两人拉到我们家里劝说,直到两人和好如初才作罢。

父亲的毛笔字特别好,所以,每年的春节,父亲自备笔墨纸砚,为全村的父老乡亲写春联。这项工作往往持续好几天,所以,那几天,我们家人来人往,是最热闹的。我也因此趁机练了练毛笔字,不过都是不愿意等,又对我拙劣的字体比较宽容的叔叔伯伯大婶大娘们家的。父亲这一写,就是几十年。只有最近几年,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家临近春节才稍显冷清。

母亲更是快成了专业的红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人就戏称母亲为“媒婆”。前几天,听同事说,如果能促成三对有情人,死了阎王爷就不再刁难他了。于是,再回去看望父母,我就专门问母亲,到目前为止,她牵线促成了几对有情人。母亲自豪的说:牵线搭桥的有二三百对,成功结婚的有四五十对。我只知道,小时候,母亲不断的为周围的邻村的大哥大姐牵线搭桥,还把我们兄妹都轰出家门,为他们提供初次见面的场合。我也清楚的记得,因为好奇,有次,我偷偷的藏在屋子的角落,窥探他们新人是怎么见面而被发现的情景。但,四五十对的成功率还是让我惊讶了!我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从我记事开始,我们家晚上总是、老少齐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原因了。

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父母更是毫不吝啬,虽然我们家真的好不到哪里去。记得,有个走乡串村卖醋和酱油的,大冬天的早上,母亲看他衣服单薄,不仅赶紧找出父亲的棉衣给他穿上,还把刚做好的早饭给他盛上,要他吃过暖和暖和。父亲则忙着喊村里的乡亲帮助他销售醋和酱油。所以,很多年过去了,就在前几年,他还专门到我家看我的父母,还问我,还记不记得他了!

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勤俭持家、乐善好施早已经深入我的骨髓,虽然与父母做的相比,我做到的不过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将会成为我们的家风一直传承下去!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