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焕焕老师的《两小儿辩日》有感
陈艳鸽发起了话题2021-06-04
17
回复
84
浏览

李焕焕老师生动形象的《两小儿辩日》: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以读为主线,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听完这节优秀课例,你有哪些感受和收获呢?

所有回复
  • 焦真真 2021-06-07

    焕焕老师课的结尾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关于“孔子不能决也”,不是说孔子学识渊博吗?那为什么也不知道呢?那是由于时代造成的,那时科技落后。那孔子在两个孩子的心目中地位受影响吗?那是不是孔子可以随便乱说呢?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深刻的体会到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进而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名言,此处就很好的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baiyafei 2021-06-07

    整个课堂中,李教师一直在带领学生享受语文的形象之美。文字本身是平面的,古文文字的简练性更使形象被大大地压缩了,而李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中,却用“还原”的方法,使蕴藏在文字深处的形象感得以凸显出来,并被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和把握住了。例如在“辩斗”这一环节,教师的示范性辩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地供参照的小儿形象;学生之间的自由辩斗是进一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这种形象感;而后来在教师不断“挑拨”之下的全班辩斗,使得这种形象感不断地立体化、生动化、细节化,两个可爱的古代“小儿”形象就这样被还原到了现代的课堂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在体验、在把握,更是在享受。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李焕焕 2021-06-07

    文言文教学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翻译,不要用石器时代的方法教信息时代的学生。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zhukangyu 2021-06-0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在这节课上李老师以读为本。学生在充分地读、思、辩中解文中之意,悟文中之情。开始教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读,在学生初步感觉读文言文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学生汇报,教师乘机教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很自然地把积累的方法教给了学生。接下来通过“跟我读”、“生生互读”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特别是在跟我读环节,教师声情并茂,读得有声有色,给予学生极大的感染力,而后在指名读里学生个个读得是富有节奏,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律美。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刘思妍 2021-06-07

    本节课,李老师以不同的形式引入课文,精彩的辩斗环节中,教师示范性辩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地供参照的小儿形象;学生之间的自由辩斗是进一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这种形象感;整堂课立体化、生动化、细节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理解文言文,最后升华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徐丽杰1 2021-06-07

           李老师的这节《两小儿辩日》导入独具匠心,浑然天成。一开始,李老师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听写车盖、盘盂、苍苍凉凉、探汤这四个轴心词。接着,以读为主线,突破重点。课堂节奏富含艺术性,张弛有度。中间还加入了学生的动作表演,让学生能够通过动作更能感知文中蕴含的道理。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徐丽杰111 2022-05-02

     李老师的这节《两小儿辩日》导入独具匠心,浑然天成。一开始,李老师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听写车盖、盘盂、苍苍凉凉、探汤这四个轴心词。接着,以读为主线,突破重点。课堂节奏富含艺术性,张弛有度。中间还加入了学生的动作表演,让学生能够通过动作更能感知文中蕴含的道理。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