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本秘妙,优化习作教学——听习作讲座有感
陈艳鸽发起了话题2021-06-04
17
回复
93
浏览

众所周知,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习作难,难于“上青天”,教师习作教学难,难为“无米之炊”,但习作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为寻觅出更适合学生实际的习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许昌市魏都区实验学校张庆红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工作室骨干教师李焕焕以“探寻文本秘妙,优化习作教学”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这场讲座给了你怎样的思想碰撞?

所有回复
  • duwanying 2021-06-05

    李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习作教学五大妙招:要描述不要告诉;一想五觉;送你两个构思框;小心形容词;给故事一个转折;这五大妙招针对学生习作大有帮助,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想。从而真正落实语文两大要素。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zhangqinghong 2021-06-05

    焕焕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习作5个小妙招非常实用。每位语文老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都有一套法宝。希望大家认真总结出最好的习作教学方法来。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wushan 2021-06-05

    李老师的讲座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我印象最深的一招就是“好的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流水账般的习作,是高年级习作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如何才能扭转这种现状?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得“抓”人?李老师以周国平先生的寓言故事《白兔和月亮》为例,带领大家深刻体会文章“转折”的妙用。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高靖 2021-06-05

    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进行定位:“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种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的体验和探究的欲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葛婧哲 2021-06-05

     

    李老师的习作教学是由每个部分的“点”指向习作的“面”,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训练点也更加深入,力求从中学段的“写清楚”到高学段的“写具体”发展。相信我们在习作教学时能将李老师介绍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中。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gaomeihe 2021-06-05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作文的写作。进一步说,就是要协助学生去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比如,学生不知道写些什么,或者是没有什么可写的,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将身边的人或事,所得的感受写下来。李老师的习作教学指导为我们青年教师今后在习作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指明了方向。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zhangxiujin 2021-06-06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我们要懂得打破思维定势的常规,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意识,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写作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维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总能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焦真真 2021-06-06

    焕焕老师的讲述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才能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史晓红 2021-06-06

    长期以来,我们写作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维僵化,不敢创新,李老师的习作思路给了我很大启发。有法可循,才会使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guozheng 2021-06-06

    李老师从不同层面给我们进行了习作教学的指引,切入点微妙。她尤其提醒我们引导学生习作要朴实,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词藻,而是要注重表达真情。相信我们在进行不同的习作类型教学时,能将她所介绍的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中。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