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陈艳鸽发起了话题2021-06-04
17
回复
67
浏览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教学。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朗读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并不高。所以,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改变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你有哪些朗读教学的小妙招呢?

所有回复
  • zhukangyu 2021-06-07

    朗读中要注意停连,停连其实就是停顿,可以说它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一方面,在适当的地方利用停连,可以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它也是朗读者生理上的需要,像你需要换气,咽口水之类的。停连可以分为语法停联和强调停连两类.看你自己决定。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yulijun257 2021-06-07

    从正确、到流利、到有感情的过程,是朗读层层递进的过程,是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通过情景结合,角色分读,读想结合,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朗读乐趣。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baiyafei 2021-06-07

    朗读是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强烈感情的一种方式。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一些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较肤浅,所以,阅读时难免会有困难,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训练,如:语音的轻重、语句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及停顿的处理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后,结合语境进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多注意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还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读教学指导中应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最后,朗读中评价是培养的学生朗读技巧和能力的很关键的一环。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是让被评价的学生有所收获,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启发,知道朗读的标准是什么,改如何处理不同的文章的感情。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李焕焕 2021-06-07

    我们要让学生做到情感朗读,就要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愿意品读的兴趣,多想些方法,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让我们共同交流如何知道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够在朗读中快乐着,体验着。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刘思妍 2021-06-0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是的,朗读训练,尤其是感情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徐丽杰1 2021-06-07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交流朗读体会。学生个体自读时难以准确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有时找不到读的感觉是难免的。这就需要学习伙伴在读中相互比较、相互启发,一个学生读得到位会立刻感染大家,让大家豁然开朗。教师应及时点评,以点带面进行指导。当然老师的范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徐丽杰111 2022-05-02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交流朗读体会。学生个体自读时难以准确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有时找不到读的感觉是难免的。这就需要学习伙伴在读中相互比较、相互启发,一个学生读得到位会立刻感染大家,让大家豁然开朗。教师应及时点评,以点带面进行指导。当然老师的范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