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小练笔”也走进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谓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那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小练笔呢?
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这些课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方法.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这样的文章,给学生比较合适的角度或适于迁移的局部进行模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时机知道学生进行“小练笔”.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课后练习5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原野热闹非凡.”这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作者通过写“成片的大豆发出笑声”、“挺拔的高粱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这些事物来表现原野很热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总结这一段的写作方法,即作者是先总写原野很热闹,再通过不同的事物来分写原野是如何热闹.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来写一段话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练笔呢?我认为应该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课文的“心脏”或“灵魂”,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宝藏。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材中的练笔点,采用恰当的练笔方式进行有效训练,从而使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渐提高。 如: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课文。我在教学中将本课借景寄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迁移到“我”放回大鲈鱼后的描写:是啊,只有皎洁的月光见证了这所有的一切。你能像作者一样,借助月光来表达孩子的心情吗?练习:“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此时,月光似……”在学生练笔交流后,教师小结:这样意味深长的目光,这样复杂的心情,都托付给了一片悠悠的月光,月光中有我,我中有月光,这就是借景寄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这样,通过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从而创设一种富有感情意味的“真实”情境的小练笔,让学生在训练中领悟到适当的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性格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