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静待花开 ——读《论语》破心中疑惑
陈艳鸽发起了2021-06-11
0
回复
52
浏览

慢慢地静待花开

——读《论语》破心中疑惑

魏都区实验学校 张庆红名师工作室 杜婉莹

 

一本《论语》捧在手里,它是朴素的,也是温暖的。近期,抽空读了于丹《论语》感悟。《论语》里面讲的道理非常朴素,往往一句最简单的话告诉我们至深的道理。我们先来聊一聊孔子,孔子给我们留下的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功效最大: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教学四科目:文、行、信、忠,教学八宗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教学四阶段: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于丹心语提出: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现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自己阅读《论语》的体会:

一、孝敬之道

于丹心语说:“孝敬是一种美德,一切从孝顺开始做起”。为什要提倡孝顺呢?于丹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美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本能。”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提携。一颗真心,万千白发。

什么是孝?论语有言:“”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它告诉我们:能养自己的老人,你看动物皆有本心,犬马也知道养他的长者,如果心中对父母没有深刻的尊敬,如何能成为孝?

首篇《孝敬之道》告诉我们:要学会孝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学着关爱社会上的老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回想参加工作的这几年,忙碌在日常的工作中,年轻的我,缺失了对家庭的照顾。虽说自己的爸爸、妈妈身体还比较健康,对他们的关爱确实是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回想近期的生活,总是父母在我们做什么,为我们着想,他们的岁月就淹没在对待儿女的琐碎的生活中。而自己为他们做的确实是太少了。心中颇有一种惆怅的愧疚,五一小长假特意回到家,给自己的父母、爱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让他们得以暂时的休息。那份心里的满足,坦然,真的很幸福。

孝为行,敬为心,论语有言:“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曾是以为孝乎?”所以,打心里面的孝顺才是真的孝顺。

论语有言:“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右敬不违,;劳而不怨”它告诉我们:“作为儿女,与父母的意见不合或者向左时,可以用柔和的方式提出来,若父母不接受你的建议,做孩子的还要心存尊敬,很多事情不一定要违背他,你对事情可以继续有忧思,但不要有很深的怨恨。”

既然行孝道,我们又如何表达呢?于丹就曾说过:“道德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真正爱父母就要包容和尊敬他所有的习惯,正所谓顺着为孝。

回想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也有诸多的不孝顺,年少时,也颇多惹他们生气的地方。身为父母的,又会比较在乎自己的家长地位,希望孩子都能听从他们的智慧的见解,有时难免固执己见。自己脾气上来了,也会与父母争执,看到他们生气的样子,心中后悔之意油生。

工作上,对待我们那群可爱的孩子们,仁爱之心有,但耐心不足。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会着急,责怪孩子们没做好,现在想来,也许是自己心太急切了,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改正的机会。如果我可以再宽恕些,给他们再多点时间,也许他们会成长的更快、更好。

二、学习之道

孔子说:“吾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趁着年轻不好好学习,多学点有益的本领,等到老了,就真的没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了。身处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每日面对着茁壮成长的孩子们,不学习的我们如何能够善处。一个人的生命如同下棋,要看在多大的格局上展开。善于学习一种本领,学会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会是前提,学精、终身学习应该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如何学习呢?论语有言:“卫公孙朝问于子贡,仲尼焉学?”言外之意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使我们获取有益知识的不二法门。信其师,行其道。好的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前人走过的路必是我们有益的借鉴。于丹心语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张开耳目会发现处处皆是学问。”

近期,我尝试练习书法。清晰得记着第一次练习写毛笔字,坐在那里,一坐一下午,那种浮躁的心终于慢慢地安静下来,心灵上的那种满足实属不易。好好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年轻人最应该追求的。

不能说走就走的旅行,通过书本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也是最好的选择么?

一部论语,半生学问。有事没事,静心读读,心能无形中静下来,我想这比什么都重要。也正如于丹所言:“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体学习生命中最匮乏的经验。”在良师的引领下,让我们秉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向,就一定能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出属于我们的一片天空。

读一读《论语》,破解心中的疑惑,带着初心,不断前行,做我们当下应该做好的事情。慢慢走,慢慢看,静待花开。正所谓“脚踏实地”,我想这比什么都重要!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