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教学内容不脱离实际?
陈艳鸽发起了话题2022-05-02
7
回复
23
浏览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且针对每个年级的学生特征加以设计。然而教材仍旧有一定的问题,很多内容和生活实际不贴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利用讲述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天卖火柴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穷苦人民的怜悯。然而这样的内容和现实生活不是非常贴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懂且枯燥。那针对这类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讲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所有回复
  • 陈艳鸽 2022-05-02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能丰富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葛婧哲 2022-05-0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徐丽杰111 2022-05-02

    语文教学中难免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例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优美的篇章都是可以以一情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们演一演,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让语文教学再现生活,反而是丰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baiyafei 2022-05-0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材内容虽然距离学生所处的时代较远,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难懂,但是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时候,可以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引起自己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焦真真 2022-05-02

    教学内容要实际,建构明确的结构性的教学目标体系才能使课程更加科学化,结构化,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教学重点要真实,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和思考。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yulijun257 2022-05-03

    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融合进生活的成分,才更具有吸引力,才更具生命力。脱离实际生活的枯燥的说教,总难提高学生的兴趣,总难培养学生的兴趣。脱离了这些,教学效果也就一落千丈。我们教学时更应联系实际生活需要,结合课堂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目前认知与课本的联系,让学生觉得有用,很实际,他们更有兴趣。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wushan 2022-05-04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情感价值的理解,需要在具体、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中,去学习、积累和运用。因此,我们需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富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学语言、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