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思、议、评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张彩霞发起了2020-11-29
0
回复
15
浏览

                                                                                                                                                                                 张彩霞

近两年,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校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导、思、议、评”教学模式研讨活动中,我也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受益匪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与我校“导、思、议、评”教学模式的实践作如下总结:

一、从思想上认识“导、思、议、评”教学模式

“导、思、议、评”教学模式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它符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并处理好了这三者的关系,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应该把课堂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思考、合作探究,人人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行动上落实“导、思、议、评”教学模式

“导、思、议、评”教学模式,几乎每节课都有的四个环节,导入——思考(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探究)——展评。在这几个环节中,环环相扣,前一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跟全班步调一样往前走,一刻不能放松,这样使学生每堂课的学习都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1)其中在导入部分可以谈话导入、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导入新课,为后面的环节做准备。在设计思考的问题时,我会整合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思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给学会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圆的认识时,我会提出问题,你想了解有关它们的哪些知识?让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提出不同想要研究的问题,我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筛选问题板书,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自主学习,思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这一过程老师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2)在讨论环节分为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学习。如果后进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就不在讨论,难度小的同桌讨论,难度大的小组讨论,更难的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在学生自学、更正讨论后,如果仍有不能解决的教师在讲,学生学在前,教师讲在后。一般讲解有几种: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讲解、拓展延伸。在评的环节,可以生生互评,师生共评。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3)最后当堂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理解、运用知识能力进一步巩固与提高,这一环节,要精心设计练习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导、思、议、评”教学模式带来的效果

 从使用教学模式到现在,在实践模式过程中,感觉很充实,看到学生一天天进步,不断的学会学习方法,我感到很欣慰。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