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大放异彩 ——学科育人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听会有感
hcfxxsxmsgzs发起了2020-11-30
0
回复
15
浏览

   感谢上级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了中小学学科育人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学习机会,通过短短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  

   研讨会上,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马骏老师和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葛庆华老师为我们同时展示了《分数的意义》一课,两个人的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听完两人的课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与名师的差距,同时也为我指明了今后前进的路,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如果马俊老师的课是高档酒店的精美大餐的话,那么,葛庆华老师的课就像家里妈妈炒的小菜一样可口。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重点讲授了《分数的意义》,不管两人用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达到了让学生掌握关于分数知识的目的,两人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非常值得我学习。

   对于马骏教师执教的这节课,我谈一些我的看法。在教的方面,马老师的教学素材是层层递进,顺势而导,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这样引导非常顺畅,水到渠成。但是直接呈现单位“1”是否有点突兀?在学生学的方面,学生通过操作、交流、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马老师反复的让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对学生语言表达特别关注。同时马老师深入挖掘教材,选用具有德育教育的素材,实现育人目标。比如中秋节分月饼,强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再比如说利用我们国庆节70周年的一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整堂课当中,马老师非常注重语言的表达,但是孩子们最后呈现出来的表达效果不太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是马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对三年级的知识没有复习,没有做好知识铺垫。

   任何一节课我们都是想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葛老师所授的这节课就实现了这个理念,我觉得她做的非常好,她首先是关注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葛老师让孩子们在体验和需求中建立起了单位“1”这个概念。她给了学生充分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发现,最后得出了分数的意义,我觉得这点是很成功的。葛老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的也很好的。比如在学生的视力方面、睡眠时间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引导,也注重了实践育人,她让孩子们创造分数,动手去画、去标记,然后让孩子去说、去创造,我觉得葛老师突出了实践育人。有一点遗憾,就是葛老师在最后出现了一个a分之b,但是没有给孩子讲明分母a的取值范围。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进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其实可以叫殊途同归,就是我们要朝着同一个目标去奋斗,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在尝试寻找着不同的路径,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再创新!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