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下午,有幸聆听了张红娜老师关于“命题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听完张老师对有关命题的讲解,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张老师说:“命题是教师和教研员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它不仅负有梳理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使命,更有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检测功能。作为命题人员,我们不仅要厚研教材,还要厚读学生。”其实作为我们一线的数学老师更应该要厚研教材,厚读学生。
一、在研读教材中命题
教材作为师生“教”和“学”的重要依据,它是内容和呈现形式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命题资源。张老师结合着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书上的题为例,对课本上的题进一步创新改编,不仅仅体现原教材的意图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挥了它更大的作用,让我感受到了张老师的用心和对教材的研读。
“在正方形方格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已知每个小方格中的边长是1厘米。”张老师对原例题进行了改编,这道题中既有外圆内方的题型又包含外方内圆的题型,这样的组合图形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三个练习题的对比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倍比关系,同时也为中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研读学生中命题
在读懂学生的中精心预设,张老师在命题时关注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和基本技能的达成度,同时还关注了学生的易错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问题解决的灵活度。六年级在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往往先求出图上的面积,再通过题目中的比例尺求出实际面积。学生出错一方面是学生不明白比例尺它表示的是长度之比而非面积之比,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授比例尺时候没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同时我也反思自己的课堂也存在着这样的不足。
在读懂学生中机智改编,张老师以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为例,考查了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知识点,在改编之后不仅考查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以及三位小数,同时还区分了1.05和1.50这两个数的区别。一题不仅考查了小数的意义而且也考查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看出张老师在命题时的用心和对教材的研读。
在读懂学生中应对生成,在六年级税率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中,关于“李叔叔缴纳了420元的稿税,请你算一算,他拿到了多少稿酬?”这一个问题中,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稿酬再减去420元才是李叔叔拿到手的稿酬。学生思维的缜密让老师重新审视这一道题,进行再一次的改编。如果对学生的答案不加以分析,那么就会错失一次很好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这正是张老师读懂了学生的生成,根据学生的生成再一次的改编。
一个个的命题案例分析,让我感受到了张老师的厚研教材和厚读学生。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还要厚研教材,厚读学生,厚度课堂。以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让我自己的课堂也充满着数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