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3日——3月27日,我参加了为期5天的全国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公开课培训,各位教育名家的报告主要围绕新课改、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以及小学数学1—5年级重难点展开。短短5天的培训,我的收获却是满满的,同时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感。
一、解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作为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就要读懂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卢声怡老师在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时提到:教材分析是教研活动中难做的事,但又是期初必做之事。首先把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内容分为六大板块:数与代数、量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和综合实践。其次分析教材的编排的特点;最后分板块逐步分析。卢声怡在讲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强调这一单元主要培养学生们的“数感”,在讲授时应注意素材的呈现。关于估算这一内容,由于还没有涉及到“四舍五入”,学生们很把握估算,一大一小估算反而是不容易决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整体把握教材——准确到位而不越位。
刘善娜老师在分析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中也特别强调《教师教学用书》,它是我们备课的指南,根据教参书的教学建议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等更好的把握教材。通过研读探索教材,我们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再根据具体的探究性作业,找到知识的再生长点,促进学生再生长。刘善娜老师富有创作性的探究作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根据“0”的运算特征,请以“神奇的0”为主体,创造设计一个“0”的故事,可以结合绘画。这样的作业不仅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让数学学习增加了趣味性。
二、正确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错,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华应龙老师的“化错养正”让我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了新的认识。错误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首先,要学会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学生学习中越早犯错越好,作为老师我们应先肯定孩子,敢于勇于创造,敢于尝试,给予孩子中的错误展开正确的教学。另外徐长青老师讲师生关系从“容”走向“融”时也提出,课堂上让学生暴露错误,得到老师的点拨。如果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没有很好的暴露出来,那么课上不错,课下错,课下不错练习错,练习不错考试错,等到考试出错都晚了。再次,顺其自然,暴露差错。曾经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学生探究前安排大量的复习和铺垫,还有“到位”的提示和“越位”的暗示,这样的课堂上得就像假课一样。最后,探明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差错是老师的责任。找出学生犯错的根源,听到学生思维真实的声音,从而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刘克臣老师用几百条、几千条线段组成了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感受数学的美妙之处。平时我们习以为常的杂技居然也和我们的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简简单单的6和28不就是枯燥的数字吗?但是他们却是神奇的“完美数”。黄金分割理论就是千万数学之美中的一朵奇葩,它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就十分有趣,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我们努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让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会深入研读教材,找准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要更多关心学生的思考过程,抓住数学的本质。让自己的课堂有一定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