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hcfxxsxmsgzs发起了2021-12-25
0
回复
26
浏览

“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内容,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通过课堂教学,感受颇深。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创设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开始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鸽巢问题”的本质。通过课前的小游戏设置悬念,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另外通过游戏自然解决对“总有”和“至少”两个词的理解。

2.建立模型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本节课内容较难理解,所以根据小学生爱动手特点,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化抽象为具体。恰当引导,在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鸽巢问题”。使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研究所用的杯子相当于鸽巢,小棒相当于鸽子。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以小棒和杯子为模型解决的。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注意渗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游戏中深化知识。本节课的“鸽巢问题”的建立是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与推理的基础上理解和发现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以游戏引入,最后又回归游戏,揭开老师料事如神的秘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学到了鸽巢问题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教学中我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中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这种深入挖掘教材的教法,有效拓宽了知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但回顾整节课我觉得在同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总觉得这部分知识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每次摆一摆,议一议的小组合作环节留的时间较多。

另外,虽然这节课中我跟学生的互动也比以前有较大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精彩回答,还是表扬激励的不够。

总之,课上完后,还是感觉有很多不足,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