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郭江红发起了2021-12-28
0
回复
6
浏览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是一张100分的数学试卷,运算占到40分左右。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计算能力差异越来越大。所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不断的思考、尝试我总结了一些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想法。

  • 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算法"学生掌握计。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以加法为例,10以内的加法是整个加法计算的基础,教材借助实物操作让孩子理解10的分成,建立加法的概念和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整数万以内加法及竖式加法计算的基础,所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通过学生摆小棒老理解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要达到8-10道/分的标准。

  • 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口算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应该让学生熟背于心,这是小学阶段计算的基础。口算训练要常抓不懈,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

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是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与旧教材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但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忽视对算法的优化,使学生难以把握好的算法,而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些简便、快捷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及计算技巧。如: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中125×88,学生做题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运用乘法结合律,把88分成8×88,125×88=125×8×11=11000,另一种方法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把88分成80+8,125×88=125×(80+8)=125×80+125×8=10000+1000=11000.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 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方法,以保证计算的正确、方法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比如54X101,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100个54加上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减、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

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目中数字是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 重视错题分析,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错题是一个很好的例题,只要处理好,反而会更好地捉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对于学生的错题应该专门用节课来分析,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与分析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错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七、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形式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一定能取得实效。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