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圆柱的体积中的应用
张彩霞发起了2021-12-28
0
回复
5
浏览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性教学手段。那如何让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它的优势呢?下面我针对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谈一下我的体会。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信息技术提供了极大地方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柱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宜理解,那么怎样把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化,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我利用课件展示出圆柱体,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充分认识并掌握圆柱体的特征。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圆柱体变成长方体的过程,虽然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学生觉得很神奇,一下子吸引的他们的注意力,把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揭示圆柱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可以将动态演示过程完整展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将书本上静态切割拼凑过程完整的用动态演示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屏幕现将圆柱的底面分成8等份的扇形,然后将圆柱切开,分成两半,一半为蓝色,一半为红色,将蓝色的凸出齿缝部分对红色凹进去的部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在演示分成16等份、32等份的拼图,让学生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并思考问题:

圆柱体分的份数越多,拼的图形越接近于什么立体图形?

拼成的长方体底面和高与圆柱体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此时,可以动画闪烁(切割前圆柱的底面部分和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同时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圆柱体的地面面积与长方体的底面面积相等,用同样的方法的得出,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没有改变,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正方体的体积,这样很容易揭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圆柱体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思考

1.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师生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摆脱传统的数学教学,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综合素质。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