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每个学生每天要完成的根本任务,而设计作业是每位教师每天要完成的本职工作。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设计作业?要把握以下原则:首先要以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五项管理”的文件精神,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其次认真钻研教材,从教学教育的性质角度考虑设计作业内容,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目的明确、有针对性、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练习,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作业;第三不能过于繁难,尽量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具有促进学生有价值的学习的作业。具体设计作业时一要避免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功能;二要注意由浅到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难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三要强化作业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使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感觉到自己是能行的,从而对学习数学有信心,让好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感觉到老师能让自己“吃饱”的,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下面谈谈我个人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设计练习作业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体现训练的趣昧性
作业的设计要结合课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训练的有趣味,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如: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限时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体现训练的主体性。
新课改不断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位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与老师积极互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练习作业。
三、体现训练的层次性
学生的心智发育的时间具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学习上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层次区别。由于学生的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因此这两类作业均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把课内作业按A、B两类设计和指导,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1、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星基础练习、二星中等练习、三星拔高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同时达到一星必做对、二星少出错、三星鼓励做。
2、自选型练习。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利用延时服务让学生讲解展示练习题的多种解法,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班级整体数学水平。
四、体现训练与生活的联系
我们数学书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而言,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量的将课内和课外的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在课外作业的练习中,课内知识必须与课外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并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学完“公顷和平方千米”,让学生实际搜集身边各类物体表面及地区的面积等,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的作业设计,应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型模式之上,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
这样的作业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的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的完成国家、党、人民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