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小学数学界,吴正宪老师的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续两次我参加了吴正宪老师老师关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研活动,对于深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吴老师指出: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成为具有创造性又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在我们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深入把握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主题,建立1---6年级知识结构和教学单元的承重墙,打通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以核心素养统整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
吴正宪老师以小数的教学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小数知识是在整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小数学习的承重墙,要让孩子明算理---建立承重墙,同时打通算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打通隔断墙,从而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第二次的教研活动中,又聆听了几位专家老师关于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说课,让我对1-6年级有关数的知识又进行了一次梳理,对如何构建知识结构图,找出承重墙,把握知识本质,打通隔断墙,加深了认识。学习时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教学内容,而不是拘泥于一节课,某个知识点。
通过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做到把握教材有深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在解读教材过程中要做到“瞻前顾后”,要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要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要读懂文本的编排意图,要搞清插图和提示语的作用。其次处理教材有广度。解读教材不能孤立地看待各个数学知识点,而应把它放到知识系统中去解读,要善于引导学生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还要解读教材有深度。反复钻研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仔细推敲教材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幅插图、每一道习题的设计。
深度学习需要教师通过联想、激活经验,将以前的内容介入到当下的学习活动中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使之有机整合,建立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思维得以发展。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一种较高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深度钻研、深度反思,使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学习,力争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