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了四位名师的说课,使我受益匪浅。四位老师不同的教学授课风格和特点、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他们对教材透彻的理解、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灵活的教法方法,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让我顿时茅塞顿开。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什么是深度教学?首先他深在人的心灵里,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系统结构上,深教学规律中。对于教师来说,是建立在教师深度的教的基础上,对于学生来说是通过学生深度的学习来实现其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师,要深刻把握教学本质,深度剖析数学过程,深入挖掘数学思想,深层揭示数学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教学为基本策略,让问题来统领数学知识,让问题来折射教学重点,难点,解敝学生的疑点,盲点,最终反应数学本质。
耿颖老师对于《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说课,其中一个设计是“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8844”,以学生的认知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在这节课,我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范存丽老师在吴正宪老师提出的知识承重墙隔断墙基础上,又借助《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案例,深刻阐释了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计数单位、关系,数感是承重墙。并借助计数单位,打通知识间的联系,即隔断墙。有了具体的案例作为支撑,我对吴老师提出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吴老师建议老师们通读小学数学1-12册教材,盘点知识点,确定核心内容,深入把握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主题,建立1-6年级知识结构和教学单元的“承重墙”,打通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以核心素养统整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
打通隔断墙,意指打通单元内、单元间、大单元间的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即核心概念,使之形成知识之间的前后脉络。几位老师的说课无不体现了这一思想。无论是教学背景分析还是教材分析,都不拘泥于一节课,甚至一单元,而是放眼真个小学阶段的相关内容。全盘分析,掌握脉络,让知识之间连起来,把伏线提于手中。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努力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多元化的教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