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
袁鹰
许昌新区实验学校 孙丽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艄公的品质, 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智慧。
3.分析本文全方位使用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
《筏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堂课的教学,我遵循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充斥课堂始终,教师适时的引导、启发、点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关于黄河的图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无比灿烂的文化。黄河流域富饶的土地提供了我们充足的营养、强健的体魄,而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是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今天让我们走进袁鹰的《筏子》,看看他笔下的主人公是如何与黄河进行抗争的。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艄公的品质, 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智慧。
3.分析本文全方位使用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3.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 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秋水》等。袁鹰的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本课的生字词检测
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1、艄公成为黄河主人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仅仅是赞颂艄公吗?
3、在笔记上写出自己的疑惑。
五、议:精读探讨
1、文章赞颂的是包括艄公在内的征服自然的人类,为何还要大篇幅的写乘客、黄河呢?
2、学了本文你悟出何种人生和社会道理。
3、组内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惑,如不能,一会儿提交全班來议。
六、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河主人——艄公勇敢、智慧的风采,明白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你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七、作业
八、板书设计
筏子
袁鹰
赞美
艄 人
公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