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学反思——葛静老师分享
张怀秋发起了2020-11-27
0
回复
6
浏览

《蚂蚁》教学反思

葛静

上完《蚂蚁》一课,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使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蚂蚁,带上蚂蚁的动作去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自由读、齐读、想像读等等。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在《蚂蚁》一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读与思的结合,让学生们动起来。自己出示问题之后,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也肯定,同时指其不足。我想: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在《蚂蚁》一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创造。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