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语 调、语气、停连 、节奏、重音、修辞
张怀秋发起了2021-06-01
0
回复
91
浏览

一、语调

朗读说话的腔调,就是语句里语音高低、快慢、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它随语气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 升降技巧

语调的升降,是指语调的高低抑扬变化。同一语句,往往因为语调升降处理不一样,而能表达出多种多样的异地。

(1)高升调:句子的语势由低到高。一般表示惊讶、疑问、反诘、呼唤、号召等。如:近来你的学习成绩怎么下降了!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2)降抑调:句子的语势由高到低。一般表示肯定、感叹、恳求、自信、祝愿等,如: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实现。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吧。

(3)平直调:整个句子语势平稳舒展,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一般用于陈述、说明、解释,表示严肃、庄重、平静、冷漠、悼念等。如: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曲折调:句子的语势曲折变化,有起有伏。一般用来表示夸张、讽刺、幽默等

二、语势

指朗读时声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成为“抑”;语调缺少变化,平缓舒展,称为“平”;语调升降频繁,起伏不定,称为“曲”。也就是抑扬顿挫了。

朗读需要注意句群之间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等,注意从虚词上入手。像“但”“可是”之类的后面的一般语调上扬,显示激情高昂,”的“”地“之类的虚词一般要轻读。 

三、停连

停连其实就是停顿,它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一方面,在适当的地方利用停连,可以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它也是朗读者生理上的需要,像你需要换气,咽口水之类的。

停连可以分为语法停联和强调停连两类。

一是落停:即停顿时间相对较长,句尾声音顺势而落,。这种停顿多用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讲完之后,基本上是原文的句号、问号、感叹号处。

二是扬停:即停顿时间相对较短,停之前声音稍上扬或持平,一听便知是才说了半句话,还有下文。多用在分号、逗号、顿号处。

三是直连:即顺势而下,连接迅速,不露连接的痕迹。多用于内容联系紧密,持续抒发感情的地方。一般与扬停配合使用。

四是曲连:即在连接处有一定空隙,但又连环相接。多用于既要连接,又要有所区分处,常与落停配合使用。

四、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时为了突出主题、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对于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突出强调的音,它是体现语句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朗读中,重音位置不同,语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

我知道你爱看小说。(别以为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爱看小说。(爱不爱看诗歌我不知道)

    (1)重音的分类:           

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类。         

①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由语句的结构自然表现出来的重音,有规律可循。位置也比较固定。如一般在语句中,谓语、中心语的修饰成分,疑问代词和揭示代词都是语法重音。例如: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谓语)           

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定语)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指示代词)

②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强调的音,又叫逻辑重音。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是根据表意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

     一是突出话语重点,能表明语意内容的词句。   

二是表示对比、并列、照应和递进等关系的词句。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三是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词句。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四是比喻性的词句。         

会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2)重音的表现方法  

重音的表现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加强音量。既有意识地把某些词语读的重一些,响一些,使音量增强。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 要记住革命!  

二是拖长音节。既有意将音节拖长一些,用延长音节的办法使重音突出。

太阳像负者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的使劲向上升。  

三是重音轻读。表现重音,不一定非要增加音量,有时用减轻音量的方法,将重音低沉地轻轻吐出,效果反而会更好。一般在表达极为复杂而细腻的感情时,多用这种方法。

风一吹,芦花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的飞了起来。    

我忍着笑,轻轻走过来。      

四是停顿强调。在要强调的词后面做一短暂的停顿。    

再见了,亲人!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五、语势         

语势指朗读时声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成为抑,语调缺少变化,平缓舒展,称为平;语调升降频繁,起伏不定,称为曲。           

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 (上扬调,表示疑问)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降抑调,

表示肯定)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 (平直调,叙述、说明)

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曲折调,揶揄语气)

六、节奏         

节奏是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大体有:         

(1)轻快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声轻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有跳越感。多用来描绘欢快、诙谐的情志。

例如:  我爱看天上的一片云,那片白白的、会变的云。瞧它一会儿变成只小黄狗,摇着尾巴,追着太阳跑;一会儿变成只小灰羊,在草原上撒欢儿 跳高。           

(2)沉稳型           

这种节奏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词语密度疏,常用来表现庄重,肃穆的气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

例如: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啊,您今晚几时回?

 (3)舒缓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势较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也可以表现舒展的情怀。

例如: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朦胧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劈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

 (4)强疾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声音强劲而有力,常用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形和抒发激越的情怀。

例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以上四种节奏类型,只是大体的分类,每一种还可以再分小类,不再一一列举。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一篇作品的节奏不一定是单一的,往往随着内容情节的变化,节奏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节奏必须因文而异,切忌死板单一,一统到低。

 

现代诗朗读技巧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

现代诗歌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总体来说就是,一要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二要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三要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要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