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加2021年12月22-24日“河南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会”,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有较大帮助。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今后我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们。
生命很脆弱,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保护,更需要学生们的自我保护。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和家人一起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幸福的人生。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教师的愿望,也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更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抚慰需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应该用躯体语言等建立其平安感,而高年级的学生那么可以心理指导,使其自我应对了。当然前提是要认同他们的感受,及时给予支持与平安感。还有,要允许他们有一两周的心理适应期,给他们心理缓冲的时间与情绪发泄的出口。并要尽量减少自己和孩子面对一些惨烈的场面,所谓不该听的,不该看的都要防止,因为这些东西会使人印象深刻,使人的大脑在回想时不断干扰心理,造成恐慌。
优秀和懂事的孩子,一直活在光环之中,其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压力,其本身不愿展示或诉说,但压力聚积到一定程度得不到释放,就容易出现抑郁和自杀等。平时在学校,我也要注意班级里那些沉默寡言、时常流泪、唉声叹气、成绩突然下滑后烦躁不安等学生的突变行为,因为这往往就是在暗示心理出现了变化。
作为教师,要重视心理危机的出现,重视心理问题,要让人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要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指导,使人正确地应对危机。否那么,这些心理危机的受害者有一天可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把伤害带给社会与他人。心理危机和人对事件的认知与评价有关,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能会产生心理危机,有的人却无动于衷的。所以如何指导转变认知是解决危机的一个关键。
人们都说,老师是一本厚厚的内涵丰富的书,学生可以从这本书上学到很多东西。然而,对教师来说,学生不也是一本书吗?老师可以从中读到一颗颗纯洁、美好、鲜活的心灵,也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幸福体验,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作为老师,往往小看或者忽视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总怀疑他们的能力,轻视他们的思想。学生是一本很耐看的书,只要翻开其中的任何一页,你都能阅读到一个平凡却感人的故事!在阅读学生这本书时,你会兴奋不已,你会焦虑不安,你会留连驻足,你会深深思考。在书的注解里,诠释了老师对孩子们那无尽的爱。老师的爱是一种期待,是在下一个路口耐心地等着孩子的到来;老师的爱是一种宽容,尊重孩子的人格,善待天真未泯的童心,面对调皮甚至惹祸的孩子,笑容依然灿烂;老师的爱是一种呵护,敢于为孩子说话,把维护孩子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天职;老师的爱是一种赏识,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满腔热情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喝彩。
最后,诚挚的感谢部门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为学校的明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我还有不全面的地方,我愿意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