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fjx203681发起了2020-11-30
0
回复
18
浏览

化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人是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更有多方面的潜能。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各方面正处于成长阶段,我们的教育应该还学生天性,还学生以乐趣,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基本素质合格,个性特长鲜明的人才群体,以适应五彩缤纷的社会需求。

观我们的化学教学,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也是一切围绕“应试”的需要,“考什么教什么的封闭式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而且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出校门,就会感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很难适应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应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需要的化学课堂,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这样的课堂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的上升和发展的高级能,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据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工作者的实验研究,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学生一般有如下一些特征: 1、有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动力持有浓烈的好奇心,好强好胜,不甘落后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广泛,对各种学问和学习活动都感磬趣,敢于提问、勇于质疑,有信心,学习讲求效率,能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2、富于创造性思维观察事物细致,富于想象力;对事物反应比,容易受到启发;勤于动脑,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满足于知其一,喜欢从与问题有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究底;善于假设,能运用假设的办法,引发思维.寻求问题的解决;

学生创造性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据学生心理变化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彤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又到新的量变的过程。

为此,我们优化后化学课堂教学一定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表现;要提倡活跃和活动,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表演、举拟、探索,实践:要提倡质疑发问,鼓励奇恩异想,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化学。即创设开放的、富有灵性的化学课堂。

一、引导和启发学生在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激发好奇心。

观察是学生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物理现象化学变化的一种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于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敏锐精细观察是创新,发现的基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科学态度。其次要培养观察兴趣和好奇.在以上基础上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或顺序击观察。

二、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

在神圣的科学殿堂中,大凡能占一席之地的,都是一些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者。小居里夫妇在实现人工核反应的第一次突破后,接着费米标新立异用中子而不是用α粒子去轰击原子核,结果一举成功。由此可见,要有所创新,必须破除“常规思维”心理障碍,避免受先前“定势”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

欢迎学生对老师的解法提出质疑,表扬学生的实验创新超过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创造的进取精神。

三、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而从有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有所创新是科学家、艺术家、政活家的一种必备宝贵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认识史就是一部对谬误怀疑的历史.正如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实验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学习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化学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各抒己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是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不成功化学实验失败的原因,设法寻找减少实验误差的途径等.

四、给想象的翅膀以自由翱翔的空间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大多能预示着可能的后果,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证实.想象可能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化学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干打破成规的训练,要珍惜他的好奇心,要努力把学生的想象振奋起来,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大大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跌和突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增长。

让学生充分想象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想得开心,开心地。也可以模拟理想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理想情境、理想体系。还可以在解题训练中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条件假设、结论假设、化复杂为简洁、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浅显。让学生猜想在化学实验中增加一些条件会出现什么现象,减少一些条件又会有什么结果。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做探索性化学实验,多做设计小实验,多做小制作等。

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运用演示实验,创设问越情境激发学生执果索固:要求学生对分组实验中的“偶然现象”不轻易放过,循根究底;应用“试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正误探索原由;简洁解题,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有灵性的化学课堂,还应是开放的课堂,把现成的场所和传媒纳入视野,作为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这样将使化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效益倍增。要把化学课堂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知识、新技术.

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化更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化学教学才有蓬勃生机,才能培养出大批富有创新能力、富有活力、富有灵性、富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