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改革一直在路上
襄城实验高中化学组 苗彦锋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就要结束,静下心来认真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我发现其中有收获也有一些不足,今天我准备简单的从三个环节来反思和总结一下这学期的教学工作:
一、课前
课前认真备课、写教案。10年来,我一直把备课当作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绝对不上无准备之课,因为不备课不说上不成课,至少上不成一节让人满意的课;如果上不成一节让人满意的课,我觉得心里不舒服,良心很不安。如果说前几年备课主要是在备知识、备教材的话,那么现在更多的是在备学生,备考向。尤其是今年。因为这学期带的是高一,学生分过文理科没多长时间,并且我带了一个普通班14班和一个培优班13班,这两个班的情况截然不同,学生底子有很大的反差,课程对我来说可能都是熟头课,但与以往备课却有很大的不同,备课形式有原来的自己研究,也到这学期的至少两个人同备。因为这学期有一个美女搭档王景艳老师,王老师是学校课改的先锋,课堂效果非常出色,在这学期举行的“许平汝联盟赛课”大赛中摘得桂冠特等奖,我有这么优秀的搭档我是不会放过向她学习的机会的,所以几乎每次上课前我们都在一起先商讨这一节课或这一套题应该怎么讲,要深刻的了解学生在这一块知识上的基础是什么?或这一套题中主要不会的是什么?需要给他们补充什么?补充到什么程度?经过这个步骤之后再上课心里就很自信、很有底,整个学期这样下来觉得很充实、很踏实,收获也很多。
以上是我做的这个环节中自认为还算好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听课方面,虽然响应了学校的号召,到兄弟学部听课,听课改老师的课,但是没有多到一学部、三学部听同学科的课,另外听完之后也没有做及时的对比与分析,更没有很好的把其他老师授课的优点学为己用。
二、课中
课中环节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绩提升不提升的关键环节,把握好课堂的40分钟,就是最大的成功。这学期响应学校领导的号召,我也一直在试着用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授课,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每节课我简化繁琐的知识点,分开讲,一个一个逐一攻破,另外每讲一个知识点我必有和高考的链接,讲练结合。我不能说我真的摸索出来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我只能说我尽量做到使每一节课适合咱们的学生。我的原则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一点,会一点;不求多,但求精;不求深,但求真。这个原则也是张校长在我班听课后评课中提到的。这届的学生情况虽然比上一届好点,但是底子还是很薄弱,学生就是这样,现实摆在你面前,只有改变老师自己才能有收获,受到张校长的启发。这个原则至少让我在这学期里帮我的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挺有效的。
另外,授课时有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我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灵活的改变,比如:在讲到课本上死记硬背的知识时,我尽量少讲,而是把知识框架投影到黑板上,专设几个问题,让学生上黑板上来填。再比如:评讲试卷中,我需要规范学生的答题,我可以抽取几份作答比较好的和几份比较差的,通过展台展示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自己作为改卷老师来共同评价与打分,看看这些试卷到底能得多少分。让他们真正知道高考过程中规范答题的重要性。还有评讲过程中相对容易却错误率高的题让学生讲,这样做虽然有点费时,但至少能提高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我的课堂有时最多是有效,离高效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我应该不断的向有经验的、有能力的老师学习,帮我进步。
三、课后
课后我对我所教的两个班进行分层次管理,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好一点的13班,学生自觉性高一点,做题速度快一点,我布置的任务就少加一点,但不多。普通班我很少布置课下作业,因为我觉得的学生自习的时间少,自制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差,我怕学生应付,所以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直接做,限时限量,做一点就及时处理一点。
当然,课后这个环节我做的还很不好,课下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尤其是在普通班学生身上,比如找普通班学生一个一个谈心,了解他们在那些地方还需要加强,或给他们抽时间补习补习功课,另外我也没有过多的和学生沟通,在讲课上我还要注意那些细节,因为带的是一个普通班一个培优班,比如讲课速度上、选题的难易程度上,让学生给我提提建议等等。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两个班的成绩优秀,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鉴于以上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我会继续努力,好的方面发扬,不足之处及时改正,我的课堂改革一直在路上,我会继续积极探索新的教法和新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每堂课都是有效课堂甚至是高效课堂,力争让学生节节有收获,堂堂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