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盟赛课听课有感
历时半个多月的第四届创新联盟同课异构大赛终于结束。作为刘阳丽老师的助手,回顾整个过程,我体会到了赛课选手磨课讲课的不易,也感受到不同教学思想碰撞的魅力。
从接到刘阳丽老师找我做助手的电话开始,跟随刘老师的脚步,我见证了刘老师磨课的艰辛,打磨实验,打磨课件,打磨语言······直到赛课的前一天,刘老师还在努力进行改进,争取得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最后,11月13日下午,开幕式进行完以后,我们集体驱车来到了许昌二高,并且抽到了5号签,是14日上午的最后一位选手。
随后我们在主办方老师的带领下与学生进行初步沟通。给学生分发导学案,通过学生的预习发现问题,更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情,使课堂更加有针对性。另外,还现场发掘5个活跃学生排练了一个小话剧。
经过一上午的等待,11点30分,刘阳丽老师正式开始她的化学课堂。
课堂之初,首先是发放批改好的导学案,并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点评,表扬优秀学生并对其他同学加以鼓励。开始上课了,在新课的导入上,刘老师创新的才用了小剧场的形式,有5名学生的课间闲聊,引出了五菱宏光mini新能源汽车,引出了大家对电池续航技术的思考。因为本节内容是对必修二的延伸,所以首先是对必修二的复习回顾,复习原电池的定义,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单液原电池的组装。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一发现单液原电池中存在的问题。
刘阳丽老师激情满满,学生也十分积极配合,实验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实验发现单液原电池会有副反应发生从而导致能量损失,续航能力不强,进而引出盐桥的概念。通过盐桥的使用,是单液原电池变成双液原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学生的这些讨论,引出本节的实验探究二——盐桥电池的使用。当然,作为双液原电池的探究实验课。需要让学生体会盐桥在电池设计中的应用,因此,刘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了一个原电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刘阳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继续思考,盐桥电池虽然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盐桥比较笨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刘老师通过一个自主创新的实验——橘子膜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橘子膜实验引出离子交换膜这一概念,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化,也是盐桥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总结、答题,让学生体会到本节课不仅仅学习到了盐桥知识,而且要有环保意识,树立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最后通过对本节学生表现的评分,评出了本节的最佳小组。
刘老师对最佳小组进行了表扬,并表达了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圆满完成了此次赛课之旅,并最终取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