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一个原点问题,涉及到我们从哪来,为什么要出发等问题。
前天听了《袁隆平的世界》,我不禁自问:
1.袁隆平是学霸吗?
显然不是,除了英语可以考93分(他妈妈从小教他英语),数学等其它学科基本都是60多分,这成绩,怎么可能算得上是学霸?
反过来看,学霸能取得像袁隆平这样的成就吗?
所以说呀,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他上学时的分数并不高度相关!
德智体美劳共五个方面,分数应该说还算不上五分之一!
因为即使分数高,也不能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就强,更不能说明他对未知的渴望就强。
那么我们做教育的,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生,都要问问自己——只追求分数,对吗?万念归一向分数,绝对是大错而特错的!
2.如果袁隆平不贪吃?
前50米,袁隆平的速度还可以打破世界记录,后来,胃不舒服,只得了第4名,而前3名都进了国家游泳队。
如果不贪吃,肯定进国家队了,那么,......
所以说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后来,袁隆平还差一点当了飞行员,去体检的路上被劝回来了,因为他是大学生,高中生才可以去,上级通知大学生有更重要的用途。
袁隆平的同学给他的毕业赠言“自由散漫”,这又说明什么呢?
我们的学生循规蹈矩,完全像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像工厂流水线下来的产品,这样就好吗?
没有一点自己的个性,不能有自己的一点想法,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该做什么,都被规定的死死的,这样就好吗?
择校焦虑,
分班焦虑,
有多少意义?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动力源自哪里?
被称为中国第5大发明,自然不是了不起、伟大这类词可以形容的。
日本的研究比我们早,为什么日本没有取得如此成就?
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日本人没有经历过这种痛,就不可能爆发出强大的责任意识——吃饱饭是最基本的生存权,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吃饱饭;二是袁隆平当时没有在“核心区域”,远离了主流观念,在边缘地带搞研究更容易挑战权威,打破权威。
所以说,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人类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往往是从灾难开始的。
我经常在想,像袁隆平这样的搞研究的科学家,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受得了怎么吃得消?
所以说,重视体育,每个学生有一项自己热爱的运动项目,非常重要!
我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现在迎来了新时代!
工作30年,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如此接近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原点。
所以,我对教育充满信心。
那么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教学生明辨是非,激发学生向美向上向善的情感,教学生遵守道德,不给他人添麻烦。
还有一种说法:引导孩子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指点正确的方向,启迪孩子们的心灵,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育,应该怎么进行呢?
自我教育应该是最好的方式。无论是学生的思想还是文化课,自我教育都是最好的方式。自我学习,自己学到的才是自己的。
有的人把教育做得非常崇高,我比不上,我自愧不如,我以为,小我要有,大我更要有,大我要有,小我也得有。
就像我经常在讲座中讲到的观点:我们要爱学生,但也得爱自己,或者说爱学生之前,我们得先学会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