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讲过多少遍,记不得了。
就在今年的5月份在襄阳四中带卓越班学生时还讲过一遍。
每次讲的时候,我们都会纠结——是一次讲到位?还是先只学基本内容?绝大多数老师是主张一次讲到位的,我也是这么在做。
事实上,根本不可能一步讲到位,硝酸那里还要学,电化学中还有,有机化学中也还有。
尽管我也是在“一次性讲到位”,但我心里始终在考虑——对于学生,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那些陌生的物质,本来就是一个坎,再加上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就总感觉难度很大。
我们怎么样讲才能让学生觉得化学容易呢?这是我今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努力!
今年,这一次上课,我是这么处理的。
第一节课,
我先请了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了一个定滑轮示意图——升高与降低是同时发生的;不可能两边都升高,两边也不可能同时都降低。
然后,我画了A向B借了100块钱的示意图,又在我与学生之间打比方——你借了100块钱给我,我们之间的交易额是多少?如果我不要,或者说如果我不借,你这100块钱就出不来。
为什么要这么引入呢?
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犯了错误——写一个化学反应,只有化合价升高的,没有降低的,或者只有降低的没有升高的;
学生最容易犯迷糊的错误是——失去了5个电子,得到了5个电子,所以转移了10个电子!
我想,一开始就用这两个例子把这两个基本问题讲清楚。
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你跟同学之间有矛盾吗”“你的父母之间有矛盾吗?”“你跟老师之间有矛盾吗?”
学生都说“没有”,或者“基本没有”。
我讲,不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没有矛盾,那可能就意味着“死亡”(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一直记得,多年前,我做过一个高一学生调查:你坐在教室,最让你不能安心学习的因素是什么?结果显示,排第一位的是“担心父母又吵架”,所以说,如果哪一天你进家门时发现你的父母正在可控范围内“愉快”地吵架,你应该感到高兴)。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对立统一的——相互对立,却存在于统一体中。你想借100块钱给我,我不要,你就借不成!
升高的对立面是?降低,刚才的定滑轮,大家已经看到了;
失去的对立面是?得到,好多智者、高人都在讲这个道理;
氧化的对立面呢?还原;
还原剂的对立面是?氧化剂;
氧化产物的对立面是?还原产物。
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五个大字——升失氧还氧。
然后从简单反应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分析、寻找氧化剂、还原反应、氧化产物等等。
学生很快知道了,要从分析化合价入手,记住这五个字,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化学很容易!
这一关过了之后,我写了氯气与碱的歧化反应,让学生算氧化剂还原剂的比例。常温下,似乎很容易。加热,生成氯酸钠,这一关,不好过!
第一节课结束了,小结,大家就记住五个字就行了。
这节课上,我还讲了月饼中的脱氧剂,还讲了苹果切开后变色,土豆切成丝之后迅速变色,这些生活中的知识,你知道我是在哪穿插进去的吗?
第二节课,
我讲了常见氧化剂、还原剂。
还讲了它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还原性强弱顺序。
当然,我们既要死记——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及较稳定的化合价;也要思考——高价,一般有氧化性;低价,一般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更要会用——
问题:1.得电子多,氧化性就强?失电子多,还原性就强?
2.氧化性强的物质遇到还原性强的物质,一定会发生反应?
3.铁与硫化合生成物是什么?氯化亚铁能不能被氯气氧化?
学到这里,难度已经很大了——许多化学反应,我们虽然还没有学到,但是,只要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我们都可以自己写出来了!
所以,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你会发现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能力提升了许多!
第三节课,
我准备讲配平,还准备让学生书写没有学过的方程式,因为,这个难度大,如果学生能写出来,学习成就感会陡升!兴趣会随之而来!当然,我得带着他们写,让他们先体验体验。
第四节课,
我准备讲单桥和双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电子守恒必须要讲的,练习时还需要把离子反应整合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