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听到有名师说自己创立了什么什么教学模式,也经常在教师评审材料上看到有教师说自己创造了什么教学模式,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感到自己像个白痴一样——连啥叫模式都不懂,更别提自己创造教学模式了。
今天没事,我就到百度上学习。
请跟我来。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教学模式 | 基本教学程序 | 教学原则 | 优点 | 缺点 | 在运用这种模式时的建议 |
传递──接受式 |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 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力求使得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需要很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候常遇到的问题有所经验与觉察。 | 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性、分析性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在介绍讲解性的内容上运用比较有效,当期望学生在短时间掌握一定的知识去应试时比较可行,教师不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没有思想与主见的高分低能者 |
自学──辅导式 | 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 自学内容难度适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先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进行指导概括和总结。 | 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 学生如果对自学内容不感兴趣,可能在课堂上一无所获;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教师非常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所以很难在大班教学中开展。 | 最好选择难度适时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教师要有很高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讲师避免讲解而是多启发。 |
探究式教学模式 |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 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 能够培养学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一般只能在小班进行,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
概念获得模式 | 教师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教师确定概念的属性(教师准备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呈现例子—学生概括并定义—提供更多的例子—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运用与拓展 | 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概念获得模式是采取“归纳—演绎”的思维形式。首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发现概念一些共同属性,掌握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在获得概念后还需要进行概念的理解,即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等方面去理解概念。为了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应该把与概念相关的或相似的概念、逻辑相关概念、相对应的概念等等进行辨析。 | 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 针对概念性很强的内容实施教学,课前教师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做很好的梳理。 |
巴特勒学习模式 | 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 巴特勒从信息加工理论出发,非常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教师在利用这种模式的时候,要时常提醒学生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 这是一个比较普适性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它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教学效果。 | 教师应该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具有一定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元认知策略,就可以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 |
抛锚式教学模式 |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 情境设置与产生问题一致,问题难易适中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 创设情境适时抛出问题,注意情境感染与熏陶作用。 | |
范例教学模式 | 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 从个别入手,归纳成类,再从类入手,提炼本质特征,最后上升到规律与原理。 |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 | 比较适合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原理和规律教学,范例一定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
现象分析模式 | 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的形成原因→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 | 现象能够反映本质规律,创设民主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进行解释说明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 在教学中,某种现象往往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的,学生要能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 |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选取的现象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揭示背后的规律 |
加涅模式 | 按照电脑加工信息的步骤(环境──接受器──登记 ──编码──反应器执行监控──效应器──环境),他提出九步教学法:(1)引起注意(2)告知目标(3)刺激回忆先决条件(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业绩(7)提供业绩正确程度反馈(8)评价(9)增强保持与迁移 | ||||
奥苏贝尔模式 | 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 | 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真正习得知识的意义,即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关键是要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即“符号表示的观念”)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表象、概念或命题)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只要能建立起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必然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 |||
合作学习模式 | 合作式学习必须具备五大要素:①个体积极的相互依靠,②个体有直接的交流,③个体必须都掌握给小组的材料,④个体具备协作技巧,⑤群体策略。 | 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 课堂里的合作有四点不足之处:首先,如果学得慢的学生需要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那么对于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发展。其次,能力强的学生有可能支配能力差或沉默寡言的学生,使后者更加退缩,前者反而更加不动脑筋。第三,合作容易忽视个别差异,影响对合作感到不自然的学生的学习进步。最后,小组的成就过多依靠个体的成就,一旦有个体因为能力不足或不感兴趣,则会导致合作失败。 | ||
发现式模式 | 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 1.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2.教学中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3.通过发现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4.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 | 更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而且在课堂上运用太费时间,又难以掌握 |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
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学习到这,我归纳一下:
1.不同年龄和学段、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场景,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绝对不能一个模式走到底;
2.为了培养学生不同能力和素养,我们应该经常性地变换教学模式;
3.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所以,多元化教学模式更有生命力。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有一个模式套着用,是有必要的,就好比我们初学三角函数套用一个又一个公式一样,等到我们使用熟练了,就不需要再套用公式了。
就好比是武林高手,初学的时候是一招一式的模仿,到后来就驾轻就熟、炉火纯青、游刃有余了,再到后来,就可以把各门各派的核心东西揉合在一起了。
所以,我从来不敢说自己创造了什么教学模式,因为我都是在用前人的成果,偶尔会把前人的成果综合运用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