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认识三个问题
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
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新方法、讲出新味道、保证新收获。在教学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同是语文课,面对议论文、记叙文、古诗文的不同文体,教学方法应该有别;
同是数学课,面对概念、公式、例题的不同形态,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味道”指的是知识给人带来的美感。
新收获就是新进步。学生有无新进步,是可以通过观察、反馈等手段加以验证的。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温习旧知识,消除拦路虎。
知识的新旧是相对而言的。
在知识的链条中,已学的知识为旧知识,未学的知识为新。在严密的学科体系中,知识的链条是互相扣合衔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断。
所以,一切新知都以旧知为基础。在新授课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旧知,但仅仅靠这个环节还不知以修补断缺的知识链条。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
新授课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因为不管哪一学科,学生都不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
因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背景,是能够超前学习或通过迅速扫描而粗知一恶二的。所以当讲授新内容时,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并不“新鲜”了。
“新鲜”的地方,一是他们自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二是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知识。
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新鲜”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一个关键
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关键之处是什么?就是对知识的当堂理解。
当堂理解不到位必然导致不能当堂巩固,不能当堂巩固又必然导致不能阶段巩固——由堂堂欠账导致周周欠账、月月欠账和年年欠账。所以当堂理解应该成为新知教学的核心任务。
1、当堂理解的策略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应针对他们在特定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学习内容理解所应该和可能达到的标准。究竟某一种知识需要强化多少次学生才能到达应有理解水平,需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2、当堂理解的标准
(1)初步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识记”。
一是“识”:知道客观事物是什么或叫什么,即辨认、识别以确定事物的名称;
一是“记”,即巩固在大脑中,能准确地回忆和提取。文字、符合、词语的学习主要是到达这种理解。
具体标准如下:
①、能背诵、能默写;
②、能描述、能说明;
③、能确认、能识别、能选择、能提起。
(2)深入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领会”。知道客观事物的为什么,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把握材料的意义和中心思想。
概念、原理、法则等的学习必须到达此种理解。具体标准如下:
①、能复述、能变换、能分解、能压缩、能扩展;
②、能理解、能运演、能比较;
③、能举例、能阐发、能分析、能概括;
④、能类比、能推论、能引伸;
⑤、能联系、能贯通、能探幽、能发微。
3、理解标准的使用
以上列举的各项理解指标,同时也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考评标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例如,“能复述”是一个标准。
作为教学目标,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复述某一内容;
作为教学方法,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针对某一内容的教学由学生复述一番;
作为考评的标准,是通过口头复述或书面复述的反馈检测来了解学生理解的情况。
从当堂理解的角度说,作为教学方法,这些理解标准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学习,达到应有的理解程度,从而使所学知识保持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法,从多角度、多侧面强化其认识。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三)掌握三种策略
1、当堂记忆
记忆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有3种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强化而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强化而为长时记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记忆主要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通过课下的复习巩固才能达到长时记忆。
但实际上,能够使瞬时记忆有意转化为短时记忆的课堂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老师为赶进度,没给学生留下反思记忆的时间;二是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更没有记忆意识;三是由于平时作业可以自由看书,所以养成了不愿记忆的习惯。
因此,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够按照知识掌握的规律有效紧系,必须强化短时记忆;而强化短时记忆的主要措施就是当堂记忆。
当堂记忆需要注意:
(1)、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力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要指导记忆的思路、方法和技巧,避免空洞要求。
(3)、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反馈,督促激励。
(4)、课上课下相结合,有的内容当堂可做初步记忆尝试,课下再进一步强化。
(5)、当堂记忆可随时进行,也可纳入课堂小结的范畴。
2、当堂运用
即在课堂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它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保持程度的基本,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当堂运用,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课堂练习。
其基本要求是:
(1)、练习要有针对性;要立足基础,强化基础,巩固基础。
(2)、练习的难易要适度,容量要适度,时间要适度。
(3)、题型要多样,完成的方式要多样,反馈的方式要多样。
(4)、出示任务要规范,完成过程要规范,监督反馈要规范。
3、当堂小结
即在课堂的结束步骤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其基本任务是:
第一,盘点知识,心中有数,确保学生课后能清晰回忆。
第二,梳理知识,加深理解,确保学生课后能系统回忆。
第三,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基本要求是:
(1)、精心设计,认真落实;不能临渴掘井,随意操作。
(2)、以学生为主体,切忌由老师包办代替或草草收场。
(3)、整体把握,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框架具体。